第334章 鸡汤鸡肋,不如荀彧的规劝,(第2页)
曹操闻言,沉默不语。
虽然觉得荀谌说得有些道理,但却终究觉得很不甘心。打心底里不愿就此放弃。
想了很久,还是下不了决心。
遂对众人道:“兹事体大,待本将再想想,容后再议。”
……
时逢傍晚,有庖厨送来晚餐,其中有鸡汤一碗,曹操见汤中鸡肋,便有些目光发呆。
此时,乐进进来问道:“今晚巡哨,当以何为口令?”曹操用筷子夹起一块鸡肋,说道:“就以此物为今晚口令。”
当晚,军中巡哨相遇,都以“鸡肋”为口令。军中有一书吏名叫杨修,乃是太尉杨彪之子,年22岁,颇有才名,极为自负。
听到巡哨口令,杨修便对乐进道: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如今的战事,进不可胜,退亦难舍。然终究是徒留无益,不如早归。
曹公以此为口令,必有退兵之意。将军可令军中将士早点收拾行装,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于是,乐进便下令收拾行装。
恰好被满宠看到,告知曹操。曹操大怒,下令将杨修以惑乱军心之名,斩首示众。
(备注:历史已有改变,原本发生在汉中为“鸡肋”故事,提前发生在了徐州。)
……
第二天,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从下邳过来,曹操又召集诸将议事。
荀彧站出来对曹操道:“属下主张退兵,但却不主张急退,而主张缓退。”
“愿闻其详。”曹操道。
“谢曹公!”
荀彧行了一礼,接着说道:“介于现在的形势,退兵是最明智的选择,然急退不如缓退。
依属下之意,是先退到下邳,然后派出军队,尽抓下邳、广陵、彭城三郡之百姓,强行迁入关中安置。
待到将三郡百姓迁走之后,再退出徐州,与吕布议和,重修旧好。”
略一停顿,又道:“属下这样做,有三利:
其一,人口之利。
毋庸置疑,人口便是战争潜力。将敌方人口变为我方人口,就是将敌军的战争潜力转变为我军的战争潜力。
徐州的百姓,对主公颇多抱怨。将他们留在徐州,他们就会帮助吕布对抗主公。若是将他们迁到关中,给他们每人分配百亩土地,再实施一些惠民善政,他们必会转而感恩于主公,成为主公的战争潜力。
其二,战略之利。
主公退出徐州后,可与吕布议和。吕布现在势力大损,已经不具备主动进攻兖州、豫州的能力。
而且,以吕布的性格,虽然将女儿许给了王通,但却并不会愿意就此归附于王通。我们要想离间吕布与王通的关系,就得先将徐州还给他。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合纵连横”战略有利。
其三,兵力之利。
由于王通的介入,这徐州战场已变成一处烂泥潭,我们既要与吕布正面作战,又要镇压各地的百姓义军,还要防备王通从岛上出兵对我军发动突袭。
我们将大量的兵力、钱粮耗费在徐州,却暂时看不到取胜的希望。还不如从这个烂泥潭中脱身,将兵力抽调出来,用于别的战场。”
曹操听到荀彧这样一分析,深以为然。遂下令退兵下邳,抓捕下邳、广陵、彭城三地百姓,强行迁入关中。
……
除此之外,考虑到袁尚继任了大将军,而曹操还是司空,官位还在袁尚之下,荀彧又建议曹操升任丞相。
曹操欣然同意。
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化被动为主动,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
……
(附录图片:荀彧。)
……
请收藏本站:www.6978ae.lol。笔趣阁手机版:m.6978ae.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