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 作品

第375章 有刺客(第2页)

医官急忙上前施针逼毒。银针入体即黑,连换九针方见血色。李长风额间渗出细汗,却仍挺直脊背:"传令火器营,彻查今夜警讯真伪。萨哈廉善用幻术,未必真有袭营之事。"

话音未落,辕门外突然传来喧哗。一名哨探浑身是血跌进门来:"禀都督...潼关烽火台遭袭...敌军扮作运粮队..."

李长风猛地起身,毒血上涌险些踉跄。亲卫急忙搀扶,却被他推开:"好个声东击西之计。萨哈廉此行,原是为烽火台袭击作掩护。"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潼关地形:"立即飞鸽传书赵大柱,命他死守风陵渡。王小虎的炮营移至第二防线..."命令尚未说完,突然咳出黑血。

"都督!"

医官急忙施救。李长风却摆摆手,目光落在沙盘某处:"萨哈廉故意受我毒蒺藜,是为取血施咒。满洲萨满的血咒,需以敌首之血为引..."

他突然扯开衣襟,只见心口处浮现诡异血纹,正缓缓聚成海东青图腾。

"好个一石三鸟之计。"李长风竟笑了起来,"先以刺杀乱我军心,再以琴音探我虚实,最后借受伤取血施咒。多尔衮麾下竟有这等人物。"

窗外忽传来羽箭破空声。亲卫挥刀格挡,箭矢钉入梁柱,箭簇系着羊皮卷。

展卷一看,竟是血书满文。通译官颤声读道:"三日之内,必取尔首。萨满血咒已成,天涯海角无处遁形。"

李长风淡然掷卷于火盆:"雕虫小技。"转而命人取来鎏金匣,开启时寒气逼人。匣中卧着一对琉璃掌套,薄如蝉翼却隐现鳞纹。

"昔年在南洋剿寇时,从佛郎机人手中所得。据传以鲛人绡混入玄铁所铸,可防天下利器。"他戴上掌套,轻抚心口血咒。琉璃鳞片忽明忽暗,血纹竟渐渐淡去。

众将皆惊。李长风却道:"萨哈廉武功虽高,却过于倚重巫术。传令各营,凡遇异常天象,立即以硝石硫磺焚之,破其邪法。"

忽有哨探来报,说在辕门外拾得青铜面具碎片,上有血迹。李长风端详碎片,忽朗声长笑:"萨哈廉啊萨哈廉,你终究着了道。"

众人不解。李长风指向碎片内侧细微刻纹:"此乃钦天监秘符。他戴的面具早被做了手脚,今夜所言所行,皆已被记录在案。"

他击掌三声,阴影中浮现黑衣人,奉上卷轴。展开竟是萨哈廉与多尔衮的密谈记录,连语气声调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自从得知满洲训练死士,我便让钦天监在各地布下'天听地视'之阵。"李长风指尖轻点卷轴,"萨哈廉武功通神,却不知科技之力,亦可通天彻地。"

突然心口剧痛,血咒再度浮现。琉璃掌套发出嗡鸣,鳞片逆立如怒。李长风蹙眉:"好霸道的咒术。萨哈廉这是以性命为代价,要与我玉石俱焚。"

医官急献针灸之术,银针却皆尽弯曲。正值危急时刻,亲卫引一老道闯入。那道长鹤发童颜,手持碧玉拂尘,见礼道:"龙虎山张应宸,感应天地戾气特来相助。"

不待多言,拂尘轻扫间,十三枚金针悬空排成北斗阵势。老道叱声"去",金针尽数没入李长风要穴。心口血咒忽明忽暗,最终化作青烟消散。

"多谢道长..."李长风话音未落,老道却摆手:"血咒虽解,施咒人已遭反噬。此刻萨哈廉功力尽失,正是擒拿良机。"

众将闻言振奋。李长风却沉吟道:"萨哈廉虽为敌手,却不失为豪杰。传令下去,生擒者赏千金,不可伤其性命。"

夜色深沉,雪愈急。李长风独立窗前,望向潼关方向。琉璃掌套在月光下流转异彩,心口余痛犹存。

这一夜的交锋,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前奏。萨哈廉的出现,预示着多尔衮已亮出最后底牌。而这场穿越者与古代武学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他轻抚案头断剑,忽想起年少时读过的诗句:"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窗外忽有孤鸿掠月,哀鸣声碎。风雪卷着战火的气息,扑打在琉璃窗上,凝结成冰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