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再战潼关
黄河在潼关脚下拐了个急弯,如同一条被激怒的黄龙,咆哮着向东奔去。两岸峭壁如削,关城巍峨,自古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张二狗站在南岸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对岸关城。虽然因伤未能随主力西进,但他被任命为后勤督办,负责保障渡河物资。此刻,他正监督最后一批粮秣装船。
潼关城头,清军的龙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城墙明显经过了加固,新增了许多炮台和箭垛。据探马回报,多尔衮将主力集结于此,誓要在此阻挡李家军西进之路。
“妈的,这阵势...”王小虎放下望远镜,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炮兵营已经在前沿阵地部署完毕,但面对如此险要地势,火炮优势大打折扣。
赵大柱的机枪班被部署在河滩上,负责掩护渡河部队。他默默检查着机枪状态,脸色凝重:“听说多尔衮把压箱底的重炮都运来了,还有蒙古射手...”
李长风在临时指挥部内,面对沙盘沉思。潼关之险远超预期,强攻必然损失惨重。但时间不等人,若拖延日久,清军援兵赶到,形势将更加不利。
“大都督,是否考虑绕道?”刘铭枢建议,“从南面武关道迂回...”
李长风摇头:“多尔衮必然有所防备。且迂回耗时太久,我军粮草支撑不住。”
他手指点向潼关西门:“这里是相对薄弱处。但我们不能强攻,须用计取之。”
计策分三步:先以炮火佯攻东门,吸引守军主力;再派精兵趁夜潜渡,夺取西门;最后主力强渡,内外夹击。
是夜,王小虎的炮兵开始轰击东门。重炮怒吼,火光映红半边天。清军果然中计,调动主力增援东门。
与此同时,赵大柱带领三百敢死队,乘坐小舟悄悄渡河。他们身着黑色水靠,桨橹用布包裹,悄无声息。
张二狗在南岸紧张观望。他本该留守后勤,但坚持要求参战:“我对潼关一带地形熟悉,可做向导。”
敢死队顺利抵岸,利用钩索攀上峭壁。清军在西门的守备果然薄弱,很快被解决。
赵大柱发出信号,主力开始渡河。数百艘船只同时离岸,声势浩大。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潼关城头突然火把通明,多尔衮的身影出现在城楼!原来他早已识破计策,将计就计!
“开火!”多尔衮一声令下,隐藏在暗处的炮位同时开火!江面上顿时水柱冲天,多艘船只被直接命中!
“中计了!快退!”主力船队慌忙后撤,但清军火力凶猛,伤亡惨重。
赵大柱的敢死队也被反包围!大批清军从暗处杀出,将他们困在西门!
“固守待援!”赵大柱大吼,指挥士兵占据有利地形,用火力阻挡清军进攻。
但敢死队只带了轻武器,弹药有限。清军如潮水般涌来,不断压缩他们的阵地。
南岸,李长风面色铁青。他罕见地失算了,低估了多尔衮的狡诈。
“大都督,让我带人增援!”王小虎请命,“用炮火掩护,强渡救人!”
李长风摇头:“徒增伤亡。为今之计,只有变佯攻为主攻,全力攻打东门,迫使多尔衮回援!”
命令下达,所有炮火集中轰击东门!重炮、火箭、飞艇全部投入战斗!东门城墙多处坍塌,守军死伤惨重。
但多尔衮铁了心要先吃掉敢死队,竟不顾东门危急,继续增兵围攻西门!
赵大柱的敢死队陷入苦战。弹药将尽,士兵们只能用刺刀和工兵铲搏斗。
一个士兵被长枪刺穿,仍死死抱住对方,为战友创造机会。又一个士兵拉响手雷,与冲上来的清军同归于尽。
赵大柱左臂中箭,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他手中的机枪已经打红,子弹所剩无几。
“班长,没子弹了!”一个士兵喊道。
赵大柱看着围上来的清军,惨笑:“上刺刀!让这些鞑子看看,什么是华夏军魂!”
残存的几十个士兵挺起刺刀,准备最后冲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东门方向突然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潼关城都在震动!
原来,王小虎的炮兵集中轰击东门一段城墙,终于将其彻底轰塌!主力部队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