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 作品

第373章 智取洛阳(第2页)

“敌军进城了!”的呼喊此起彼伏,守军一时大乱。

阿济格正在西门督战,闻讯大惊:“怎么回事?不是说主攻西门吗?”

就在这时,北门方向传来天崩地裂的巨响!埋设在城墙下的炸药被引爆,一段近二十丈的城墙应声坍塌!

“杀!”赵大柱的机枪班第一时间冲过废墟,迅速建立阵地,用火力压制反扑的清军。

王小虎的炮兵立即转移火力,轰击城内清军据点。主力部队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

阿济格这才明白中计,急忙调兵增援北门。但为时已晚,李家军已经控制了大片城区。

巷战开始了。清军凭借熟悉地形负隅顽抗,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节节败退。

张二狗带领的小队与主力会合后,主动担任向导。他们熟悉贫民区的小路,带领部队包抄清军后方。

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遭遇一队清军精锐。双方爆发激烈交火。

“掩护百姓撤退!”张二狗大喊,举枪射击。

但清军数量占优,火力凶猛。眼看就要被包围,突然从旁边屋顶上落下几个陶罐,在清军队列中炸开——是土制炸药!

原来当地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土办法协助作战。有人从屋顶投掷砖石,有人设置路障,甚至有人将烧开的油泼向清军。

“乡亲们,跟我们走!大都督的队伍来了!”张二狗趁机喊道。

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战斗,他们用锄头、菜刀、木棍作为武器,与清军搏斗。整个洛阳城仿佛都沸腾了!

阿济格见大势已去,仅带20余骑。从南门突围而走。

主帅逃走,剩余清军纷纷投降。至午时,洛阳全城基本平定。

李长风入城时,看到的不是恐惧的百姓,而是夹道欢迎的人群。许多人跪地痛哭,感谢王师解放。

“大都督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全城。

在清军粮仓,发现了大量囤积的粮食,而城外百姓却在饿死。李长风当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张二狗在救治伤员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在风陵渡为他挡枪的女孩的哥哥!原来他们一家被清军掳到洛阳做苦力,妹妹惨死后,他一直在寻找报仇的机会。

“军爷,让我当兵吧!我要打清兵,为妹妹报仇!”青年激动地说。

张二狗拍拍他的肩膀:“好兄弟,欢迎加入。”

王小虎的炮兵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清军未能运走的十二门红衣大炮。赵大柱的机枪班则在城墙缺口处建立了临时纪念碑,纪念在此牺牲的战友。

是夜,李长风在洛阳府衙召开军事会议。

“洛阳已下,潼关门户洞开。下一步,便是直取西安,与多尔衮决战。”他目光扫过众将,“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巩固后方,收拢民心。”

他下达一系列命令:减免赋税,分配土地,兴修水利,招募新兵。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学堂,让平民子弟也能读书识字。

张二狗因功晋升营长,负责洛阳防务。他严格执行李长风的命令,严禁士兵扰民,公平处置满汉纠纷。

一日,他巡视市场时,发现几个士兵与商户争执。

“怎么回事?”他上前询问。

原来士兵购买水果时多付了钱,商户坚持要找零,士兵却认为这是看不起他们。

张二狗正色道:“老伯好意心领,但军纪如山,这钱必须收下。”他转向士兵,“你们做得对,维护了我军声誉。”

商户感动得老泪纵横:“活了六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兵爷!”

类似的故事在洛阳各处上演。李家军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甚至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兴修水利。民心迅速归附。

十日后,当李长风决定继续西进时,洛阳百姓夹道相送,许多青年踊跃参军。

张二狗因伤未愈,被留下镇守洛阳。临行前,李长风单独召见他。

“二狗,洛阳就交给你了。记住,得民心易,守民心难。务必公正处事,善待百姓。”

张二狗郑重行礼:“大都督放心,人在城在!”

大军开拔,向西挺进。赵大柱的机枪班和王小虎的炮兵都在行列中,他们与张二狗挥手告别。

“西安见!”

“保重!”

望着远去的队伍,张二狗抚摸肩上的伤疤,心中感慨万千。从辽东的包衣奴才,到如今的营长守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蜕变。

他转身望向洛阳城,阳光照在古老的城墙上,温暖而明亮。

新时代的曙光,已经降临。而他,将成为这曙光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