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 作品

第338章 南溟桃源·遗世长安(第2页)

他放下茶杯,目光缓缓扫过窗明几净的暖阁,望向庭院外那片沐浴在晨光中的、属于他的广袤庄园。田野里,金黄的稻浪起伏(引进了亚洲稻种),碧绿的甘蔗林随风摇曳,咖啡树苗正在茁壮成长。远处山坡上,是他分给追随而来的旧臣和将士们的田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那三万追随他漂洋过海而来的大明遗民,并未成为寄人篱下的累赘。李长风兑现了承诺,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土地、农具、种子和启动资金。曾经的兵部尚书,如今带着家人在庄园里研究着如何将中原的桑蚕技术与岛上气候结合;昔日的翰林学士,则醉心于记录岛上的奇花异草、风土人情,准备编纂一部《南溟风物志》;那些百战余生的老卒,成了开垦荒地、护卫家园的中坚力量,闲暇时在村头树下,给围坐的孩童们讲述着遥远故土的故事,眼神中虽有追忆,却再无戾气与绝望。他们不再是“遗民”,而是这片新家园的开拓者和主人。

没有朝堂倾轧,没有烽火连天,没有饿殍遍野的惨景,没有山呼万岁的虚礼。只有四季更迭,春种秋收;只有妻儿在侧,粗茶淡饭;只有邻里和睦,守望相助。这日子,平淡得像庄园旁那条清澈见底、汩汩流淌的小溪。

“老爷,尝尝这个‘罗曼扎瓦’,酸酸的,很开胃。”周夫人将一小碗深红色的浓汤推到他面前,温声道。

朱由检拿起汤匙,舀了一勺送入口中。微酸、鲜香、带着青草气息的独特味道在舌尖弥漫。他细细品味着,良久,才缓缓咽下。他抬起头,目光温和地掠过妻子关切的脸庞,扫过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靥,望向窗外那片宁静富足的土地。

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在他饱经沧桑的嘴角缓缓绽开。那笑容里,没有了帝王的矜持,没有了亡国之君的悲愤,只剩下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尘埃落定的平和与释然。

“嗯,好喝。”他轻声应道,声音平静而温和,如同这高原清晨的风,“此间乐,不思蜀矣。”

这句话,不再是刘禅的懦弱与麻木,而是他朱由检,在品尝了世间最极致的痛苦与最平凡的甘甜后,发自内心的领悟与放下。

海风穿过庭院,带着远方雨林的清新气息,吹动了暖阁的纱帘。餐桌上,其乐融融。瓦里贝的香气,烤鸡的油润,香草茶的甜暖,混杂着家人轻声的谈笑,构成了这遗世孤岛上最动听的乐章。对于朱由检而言,那曾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万里江山、千斤重担,终于在这片南溟之滨的桃源里,化作了指尖一缕温暖的茶香,和心头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然。

这远离故土的放逐,竟成了命运给予他这位末路帝王,最慈悲、最完满的归宿。此心安处,便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