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富足的上海(第2页)
右手边则是一位身着鹅黄色洋装、笑容明艳照人的年轻女子,顾盼间神采飞扬。她便是这上海百货大楼的主人,餐饮零售业的巨擘——侍妾陈美丽。她正指挥着侍者布菜,笑语盈盈地招呼着略显局促的朱老四一家:“朱先生,朱公子,还有各位夫人小姐,千万别客气!这道‘水晶虾仁’用的是今早刚到的太湖虾,鲜得很!还有这‘蟹壳黄’,是我们大厨的拿手点心,外面可吃不到这么地道的!”
太子朱慈烺和几个年幼的公主,何曾见过如此新奇美味的食物和这般自由自在的气氛?起初的拘谨很快被新奇取代,在周皇后(化名周氏)紧张而无奈的默许下,小心翼翼地品尝着眼前的美食,眼中闪烁着孩童应有的好奇与满足。
唯独崇祯——朱老四。
他僵硬地坐在主客位,面前金边细瓷盘里,堆满了陈美丽热情布来的珍馐美味。那清蒸鲥鱼的鲜美仿佛隔着空气都能闻到,烤乳猪金黄的脆皮诱人垂涎。然而,他的喉咙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
他拿起银箸,指尖冰凉。目光掠过窗外璀璨的、象征着繁荣与活力的万家灯火,又落回席间。他看到陈婉君与李长风低声商议时那份从容自信,那是他从未在自己的阁臣身上见过的、真正掌控局面的气度。他看到陈美丽指挥若定、长袖善舞,将偌大的场面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份泼辣干练,远超他后宫任何一位妃嫔,甚至让他那些只会钩心斗角的太监总管们显得可笑。他看到自己的儿女,在久违的安全与新奇中,露出了一丝属于孩童的天真笑容,这笑容,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几乎已被恐惧磨灭。
再想想自己。
想想那乾清宫里堆积如山却束手无策的奏章。
想想那些口称忠君、背地里贪婪无耻的勋贵大臣。
想想自己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换来的却是江山破碎,社稷倾颓,子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想想自己最后连一个北京城都守不住,连一个像样的、愿意为国家捐几两银子的臣子都找不出来!
而眼前这个男人,李长风,他不仅守住了这片基业,更将它经营得如此繁荣富庶,生机勃勃!他麾下的臣子(如陈氏二侍妾),是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能臣干吏!他治下的百姓,无论男女,皆能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孩童能进学堂,眼中有着对未来的希望!
巨大的落差,如同冰冷的江水,瞬间淹没了朱老四。所有的自尊,所有的帝王骄傲,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碾得粉碎。
“朕……不如人……”
一个微弱到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在心底最深处绝望地呻吟。这不是简单的嫉妒,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失败感,一种对自身能力、对过往所有努力和信念的全盘否定。他自以为勤政,却越勤越乱;自以为英明,却屡屡用人失察;自以为心系万民,却将国家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朱先生?可是饭菜不合口味?”陈美丽关切的询问传来,声音清脆悦耳。
朱老四猛地回过神,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慌忙摇头:“不…不是…甚好…甚好……”他下意识地夹起一块晶莹剔透的虾仁,放入口中。虾肉鲜甜弹牙,是顶级的滋味。然而,这美味进入他的口腔,却味同嚼蜡。他机械地咀嚼着,食不知味,只觉得一股巨大的苦涩从舌根蔓延至心底。
他抬眼,目光与主位上的李黑子(李长风)不经意间相遇。李长风的眼神平静无波,没有胜利者的炫耀,也没有刻意的怜悯,只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邃。那目光仿佛穿透了朱老四褴褛的伪装,看到了他灵魂深处那一片狼藉的废墟。
朱老四慌忙低下头,避开了那目光。手中的银箸变得异常沉重,几乎要拿捏不住。窗外,上海的灯火依旧璀璨,映照着黄浦江不息的波涛,也映照着这位末代帝王席间失魂落魄、食不下咽的孤寂身影。这满桌的珍馐,这满城的繁华,于他而言,不过是一面照见自己彻骨失败与无能的、冰冷刺目的镜子。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的帝王尊严,最终都化作了喉间这一口难以下咽的、名为“自知之明”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