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圣恩优渥(第2页)
李承乾与菩提流支走进禅房,分宾主落座。禅房布置简单,一张禅床,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墙壁上挂着几幅禅意盎然的字画。桌上摆放着几本翻开的佛经,墨迹尚新,看得出菩提流支平日里的勤勉。
李承乾目光落在桌上的佛经上,说道:“朕听闻天竺佛法渊源深厚,流派众多,高僧可否为朕讲讲其中要义?”
菩提流支双手合十,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天竺佛法历经数千年传承,其核心皆围绕着解脱众生苦难、追求内心觉悟。不同流派虽修行方式略有差异,但殊途同归,皆是引导众生向善,脱离轮回之苦。”
李承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那依高僧之见,天竺佛法与我大唐佛法,在修行之路上,有何异同?”
菩提流支轻轻一笑,说道:“陛下,大唐佛法自传入以来,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追求觉悟这一根本目标上,天竺佛法与大唐佛法并无二致。然而,在具体的修行方法和对教义的阐释上,因地域、文化的不同,略有差别。比如,大唐佛法更注重结合儒家、道家思想,以一种更贴合百姓生活的方式传播。而天竺佛法在传承过程中,对经文的研读和思辨更为深入细致。但这并非优劣之分,而是佛法在不同土地上生根发芽后,展现出的多元魅力。”
李承乾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高僧所言极是。佛法广大,本就不拘一格。我大唐推崇佛法,也是希望能借此引导百姓向善,社会安宁。”
菩提流支接着说道:“陛下以佛法教化百姓,此乃大善之举。贫僧在来大唐的途中,看到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对佛法尊崇有加,深感陛下圣德。贫僧愿将天竺佛法中的一些修行方法和经典阐释,与大唐的高僧大德们分享交流,共同促进佛法在大唐的弘扬。”
李承乾面露欣喜之色,说道:“高僧有此心意,实乃大唐佛教之幸。朕会安排高僧与国内的高僧们多多交流,共同探讨佛法精妙。”
两人越谈越投入,从佛法的义理谈到修行的感悟,从两国的佛教历史谈到未来的发展。不知不觉,日头已渐渐西斜,柔和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场深入的佛法交流,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随着菩提流支入住大福先寺,又有皇帝亲临慰问这等盛事,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洛阳城。百姓们听闻后,对大福先寺的崇敬之情更甚以往。每日前来祈福礼佛的人络绎不绝,寺内香火愈发旺盛。清晨,袅袅青烟从香炉中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寺庙上空;夜晚,烛火闪烁,照亮了信徒们虔诚的面庞。大福先寺在菩提流支到来后,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洛阳城佛法弘扬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大唐与天竺之间的佛教交流,也在这浓厚的氛围中,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