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迁都太和
在蒙舍诏那宽敞明亮的营帐内,逻盛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威严。皮逻阁恭敬地站在一旁,他身着一袭华丽而不失英气的服饰,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果敢。营帐外,微风轻拂,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蒙舍诏一路走来的辉煌与沧桑。 皮逻阁微微躬身,打破了营帐内的宁静,说道:“父亲,孩儿近日对蒙舍诏的局势反复思量,有一要事想与父亲商议。”
逻盛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吾儿但说无妨。”
皮逻阁抬起头,眼中透着自信与远见,说道:“如今我蒙舍诏已统一六诏,虽初定大局,但吐蕃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为长久计,孩儿建议将都城迁至洱海西岸的太和城。”
逻盛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示意皮逻阁详细阐述。皮逻阁走上前,指着挂在营帐内的地图说道:“父亲您看,太和城依山傍水,西靠苍山,东临洱海,地势险要。苍山巍峨险峻,峰峦叠嶂,是天然的屏障;洱海浩渺无垠,水域宽阔,可作为防御的天堑。若将都城迁至此处,我们便可依托这苍山洱海天险,有效防御吐蕃的反扑,为蒙舍诏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逻盛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皮逻阁所指之处,良久,缓缓说道:“吾儿此计甚妙。迁都太和城,确实能在军事防御上占据极大优势。只是,迁都乃大事,涉及诸多方面,需从长计议。”
皮逻阁赶忙说道:“父亲所言极是。孩儿已考虑到这些,迁都虽工程浩大,但如今六诏初定,百姓渴望安稳,若能迁至如此险要之地,他们必定响应。且都城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至太和城后,我们可大力建设,吸引四方商贾,促进蒙舍诏的繁荣。”
逻盛面露欣慰之色,拍了拍皮逻阁的肩膀,说道:“吾儿思虑周全,有此远见,实乃蒙舍诏之幸。既然如此,此事便依你所言,着手筹备迁都事宜。”
得到逻盛的首肯,皮逻阁立刻全身心投入到迁都的准备工作中。他选派能工巧匠,制定详细的迁都计划,从宫殿的选址建造到百姓的迁移安排,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数月后,一切准备就绪。这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仿佛也在为蒙舍诏的迁都之喜而庆贺。太和城的旧址上,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工匠们吆喝着,齐心协力将巨大的梁柱竖起,宫殿楼阁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融合了六诏不同的风格特色,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精美与大气。
在蒙舍诏的旧都,百姓们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纷纷响应迁移的号召。他们深知,迁都太和城是为了蒙舍诏更好的未来,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更安稳的生活。
一支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太和城进发,队伍中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有步行的百姓,还有满载着物资的马车。皮逻阁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穿梭在队伍中,不时安抚着百姓,确保迁移过程顺利进行。
“大家不要着急,路途虽远,但我们很快就能到达新的都城。到了那里,大家都会有更好的生活。”皮逻阁高声说道。
“皮逻阁将军英明!”百姓们纷纷回应,声音中充满了信任与感激。
终于,队伍抵达了太和城。此时的太和城,已初具规模。崭新的宫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的街道整齐规划,两旁的店铺也已开始陆续营业。百姓们望着这座充满希望的新城,眼中满是喜悦与憧憬。
在一片盛大而庄重的仪式中,南诏的都城正式迁至太和城。逻盛身着华丽的王袍,头戴王冠,端坐在高台上,接受着众人的朝拜。皮逻阁站在他身旁,神情庄重。
“今日,我蒙舍诏迁都太和城,此乃我蒙舍诏发展之新起点。愿我蒙舍诏在这苍山洱海的庇佑下,繁荣昌盛,千秋万代!”逻盛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太和城的上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