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六诏谋略(第2页)
此时,一位身形魁梧的军事高层官员上前一步,抱拳拱手,朗声道:“陛下,末将以为,六诏部落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我军可先采用分化瓦解之策,深入了解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利益纠葛。扶持亲唐势力,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使其在六诏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进而孤立那些对大唐怀有异心的顽固之辈。如此,可逐步削弱六诏的整体实力,分化他们的联盟,为我大唐掌控局势创造有利条件。”
李承乾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位官员神情严肃,接着说道:“同时,军事威慑万不可忽视。此地要塞驻军虽皆是精锐,但数量可适当增加。六诏之地地势复杂,山川险阻,若有叛乱迹象,我军需能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出击。以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让六诏各部深刻认识到与大唐为敌的后果,使其不敢轻易妄动。在关键的战略要地,增设烽火台与岗哨,构建严密的预警体系,确保我军能第一时间掌握六诏的军事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延佑也上前一步,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末将赞同此策。此外,还可加强与周边部落的合作。六诏周边尚有一些小部落,他们与六诏各部或多或少存在着利益关联。我军可与这些部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许以一定的利益,让他们成为我大唐在六诏周边的耳目。一旦六诏有叛乱迹象,周边部落可截断其退路,断绝其外援,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如此,我军便能在平叛过程中占据主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李承乾转头看向刘延佑,目光中透露出深思熟虑后的审慎,问道:“那在安抚百姓方面,你有何想法?毕竟战乱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我大唐以仁治国,平定六诏,不仅要靠武力,更要让百姓归心。”
刘延佑思索片刻,表情认真地说道:“陛下,可在边境地区大力推行一些惠民政策。六诏之地多山,农田灌溉多有不便,我大唐可派遣工匠,帮助当地百姓兴修水利设施,引渠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此外,还可设立学堂,传播我大唐的文化知识,让百姓了解大唐的礼仪教化,感受大唐的恩泽。如此一来,即便六诏有人想煽动叛乱,百姓也不会轻易响应,反而会成为我大唐平定六诏的有力支持。”
李承乾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平定六诏,武力只是手段,让百姓归心才是根本。诸位还要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长治久安之策。我大唐疆域辽阔,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百姓都至关重要。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征服六诏,更是要让这片土地真正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繁荣昌盛的一部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透露出对李承乾的敬佩与忠诚,以及对平定六诏、维护大唐边疆稳定的坚定决心。
李承乾又在要塞内仔细视察了一番,他走进士兵们的营房,查看了他们的居住环境,看到营房整洁干净,士兵们的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在粮草储备库,他看到堆积如山的粮草,每一袋都封装严密,保存完好,确保了军队在战时的物资供应。兵器库中,各种兵器寒光闪烁,长枪、大刀、弓弩等一应俱全,且保养良好,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看到这一切,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但他深知,平定六诏并非易事,还需要精心谋划,步步为营。
离开要塞时,李承乾再次望向六诏的方向,目光坚定而深邃,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妥善处理六诏问题,确保大唐南疆的和平与稳定。而此次视察与探讨,也为平定六诏的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场关乎大唐边疆命运的宏伟谋划,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展开,如同黎明前的曙光,虽未完全绽放,但已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