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东狄的软肋(第2页)

“诸位请看。”

李药师执起竹鞭,点在图上西罗城的位置,“若我军仅占据西罗城,不过是获得了一个前沿据点,关城与东罗城仍如两把利剑悬于头顶。”

竹鞭向南划至宁海城,“但如今南翼城与宁海城皆已被我们占据,又有海军助力,形势便与之前大不相同。”

他环顾帐内众人,接着说道:“山海关可成为东狄人的绝境之地。

一旦敌军前来救援,我军可从海上或宁海城出兵,袭击其粮道,截断其归路。

届时,东狄军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身为大军指挥,李药师着实厌恶蚁附攻城这种低效、残酷且代价巨大的战斗模式。

他更倾向于凭借时间把控与调度野战来击败东狄军,也不愿再去强攻那四丈五尺、配重投石机都难以摧毁的城墙。

张克目光掠过地图上的海湾,沉声说道:“一切的前提是,光耀的水师必须牢牢掌控辽东湾。”

戚光耀右拳捶胸,朗声回应:“兄长放心!

东狄没有水师,仅有若干渔船。

高丽水师更是不足为惧,不过是为我军送船而已。”

李药师忽然忆起某事,说道:“对了,兄长已与高丽订立密约,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张克当即拍板决定:“行,我同意了,有劳药师重新拟定作战计划。

通过打消耗战击退东狄援军,正好可顺势收复辽西走廊。”

李药师和戚光耀拱手应诺,退出大帐。

夜色渐深,帐外风声呼啸,李药师与戚光耀并肩前行,脚步沉稳却满怀心事。

实际上,燕山军所面对的已是弱化版的山海关。

东狄人在守城和攻城方面的能力,相较于其骑射本领而言,只能说有,但水平谈不上。

原本的关宁锦防线,自东狄破关之后,对东狄便成了鸡肋。

除山海关、宁远、锦州几处关键据点外,整条防线上的绝大多数屯堡早已废弃十来年。

即便宁远与锦州,守军数量也颇为有限——辽西走廊本是为防备东狄而设,既已被东狄占据,自然不再有重兵布防的必要。

若非张克以雷霆之势击溃伪燕与正红旗主力,山海关原本的守军甚至不足千人,已经基本失去了军事据地的作用,更多是收税的关卡。

说到底,东狄崛起于铁骑野战,擅长机动奔袭,不擅长城防工事。

他们并非没有攻城器械——投石炮、床弩等一应俱全,但也仅仅是拥有而已。

真正要将这些重器有效部署至城墙上、稳妥架设基座、精确调整射界;

乃至以滑轮组高效往城墙上运送石弹弩箭的技术,绝非掳来几个汉人工匠就能解决的系统性工程问题。

东狄军中并非没有辽东汉人,但黄台吉真敢让他们防守山海关以抵御张克吗?

他不敢。

这便是东狄难以破解的死结——多数辽东汉人是屈服于东狄淫威,即便控制将领家眷,张克也有诸多手段进行策反收买。

真正肯剃发留辫、死心塌地为异族卖命的殖人不经过大片和公知洗脑能有几人?

即便将领本人意志坚定当二鬼子,又怎能保证麾下士卒不生二心?就凭东狄那个时兴的发型?

东狄虽对汉军的粮饷待遇尚可,但民族隔阂与压迫始终存在,所谓辽东汉人的忠诚,不过取决于张克能给出怎样的价码。

正因如此,黄台吉不得不以根本不善守城的东狄八旗军来守这座雄关,根本没有其他选择,草原人一样会被张克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