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纳征礼至
贺景春与朱成康的婚事,早已由钦天监择定,落在十一月初八这一日。
彼时残冬腊月,彤云常锁,雪意频生。
这原是钦天监卜了三回卦,测了五回吉凶,才定下这冬闺吉期,只盼着天公作美,到时候能有个祥晴的好日子。
景春原想着往江州去,正在打点着行装,将几件常穿的圆领袍叠进樟木箱,丰年在一旁收拾着太医院的医书。
忽然听见院外有脚步声,却是陈妈妈裹着一身寒气闯进来,手里还攥着封油皮信。
"三爷,叶老夫人的信!"
贺景春高兴得和她寒暄了一阵,便拆信看了,才知老夫人正同二舅舅、叶节一道从江州往上京赶,算算脚程,该是十月中旬便到。
待赶到了上京时,果然是十月中旬。正是残秋天气,贺府园子里的梧桐叶落了满地,被风卷着打旋儿落在阶前。
而阶前的菊花开得倒盛,却也添了几分萧瑟意,哪似江州那般,此时还暖烘烘的,桂香尚未散尽呢。
贺景春正立在廊下看那对大雁。
纳采纳吉的礼才过了几日,朱成康托齐国安送来的一对大雁正养在廊下的竹笼里。
那雁儿青褐翎羽上像打了层蜡,油光水滑,昂首阔步的,倒有几分轩昂气,合了 "雁为礼,取其信" 的古礼。
贺景春隔着竹笼瞧了,命丰年往食槽里添了些小米,那对雁儿偏过头啄食,翅尖扫过竹笼,发出细碎的 "簌簌" 声,倒添了几分生趣。
待叶老夫人一行人到了贺府时,荣康王府的聘礼竟已先一步送到了。
老夫人一路风尘仆仆,原是怕那贺老夫人见钱眼开将那些聘礼都昧了去,此刻一进垂花门。
她一眼便瞧见廊下堆着的红绸裹着的箱笼,足有数十抬,齐齐整整地码着,倒占了整壁的院子,都是还没抬进贺景春的院子里。
依着亲王的规格,这聘礼原是有讲究的。
里头包含了黄金一百两、白银三千两、玄纁二匹、束帛十匹、锦绮三十匹、绫罗三十匹、纱三十匹、绢六十匹;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二个、银盆二个;马六匹、羊百只、酒百坛。
还有龙凤金钗、珠翠钿花等首饰,只是因景春是男子,便将珠翠首饰换作了玉带十围、墨玉头冠一顶、男子的压鬓十对,玉如意一对,珊瑚树两株,金镶珠戒指十对,珍珠一百颗,倒也合了规矩。
叶老夫人眯着眼数箱笼,眉头便拧成个疙瘩,拉过叶二爷的袖子,压低了声音:
"你瞧这阵仗,那老妖婆的眼怕不是早黏在这些东西上了,方才你进来时,没见到见她身边的一个婆子翻那箱绸缎呢。"
她刚跨进月洞门的门槛,便扶着婆子的手直往里闯,嗓子因一路风尘有些哑,却依旧响亮:
"春哥儿呢?我的心肝儿在哪里!"
贺景春正从蟾花堂高兴得跑出来,才要见礼,便被老夫人一把拉进怀里。
老夫人身上还带着路上的寒气,却将他搂得极紧,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落在景春的锦袍衣襟上,打湿了一片,抽噎着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只反复摩挲着他的后背,喃喃道 "我的儿" 三个字。
抽噎半晌,贺景春忙扶着老夫人在铺着厚毡的椅子上坐定,亲自拧了热帕子替她拭泪,温言软语劝了又劝,又命丰穗沏了热茶来,好半日才将她劝住:
"外祖母一路辛苦,先喝口茶暖暖身子。您瞧,我这不好好的么?"
叶老夫人攥着他的手,那手骨节分明,却因常年采药磨药略显粗糙,她摸了又摸,泪眼婆娑地打量着他:
"瘦了,也高了些。上京的风硬,你定是没好好添衣裳。"
说着又要掉泪,被贺景春笑着劝住了:
"外祖母放心,孙儿在这里还能亏了自己不成?倒是您和舅舅他们一路颠簸,可要仔细身子才是正经话。"
那聘礼之中,单是礼金便有一百两黄金和三千两白银,小厮们抬进来时,箱子磕着青石板地,沉闷的响声里都带着沉甸甸的银气,显见得是分量十足。
叶老夫人一行人与贺家人围着商议了许久,才定了主意,将这些聘金全都归入贺景春的嫁妆。
叶老夫人一想起这事,就想白那老妖婆一眼。
贺老夫人捧着那礼单,手指微微发颤,眼神却在那 “三千两礼金、一百两黄金” 的字样上打了几个转。
她面上强作镇定,对着叶老夫人强堆出几分笑意,缓缓开口道:
"虽说春哥儿是个男子,可毕竟是要做亲王妃的,这聘礼按着亲王妃的规制来的,半分不敢差。只是......春哥儿的嫁妆怕是还得再加些才是,不然倒显得我们贺家小气,辜负了陛下赐婚的恩典。"
说罢,贺老夫人放下茶盏,茶盖与茶碗碰撞时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她身子微微前倾,又换了副亲热的模样,伸手去拉叶老夫人的手,对着她陪笑道:
"老姐姐是个明白人。只是今年府里喜事多,春哥儿的婚事,还有媛姐儿的嫁妆婚宴,哪样不要银子?我家各处用度浩繁,倒不如将这礼金先用了给府里置办席面,余下的再给春哥儿添些嫁妆,也不辜负陛下赐婚的恩典,撑得起这脸面不是?"
眼神里的急切却是藏不住。
叶老夫人闻言心里冷笑一声,将手往回一缩,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那茶早凉透了,她却似品出了什么滋味一般,语气淡淡的听不出喜怒,缓缓道:
"不劳亲家母费心。老身虽出身商贾却也知晓,春哥儿的嫁妆里原就有皇家一份。便是再拮据,哪里就至于要动用到这聘礼礼金了?"
她瞥了眼贺老夫人发白的脸,又道:
"再说,来贺喜的官员亲友哪能空着手?那些礼金入了贺府的账,还怕办不起席面?"
自册封下来,方知其中条条框框的事一大堆,繁琐得很。
亲王妃的金册、金印自不必说,便是玉带、珠宝、玉器、瓷器、礼服、常服,乃至家具器皿,都按等级规制赏赐,一丝一毫错不得。
就连封地田产,也依着例赐了些给贺景春。
只是叶老夫人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岂会不知这里头的蹊跷?
她心里透亮得很,这些看着风光的赏赐,哪一样是实打实的银钱?
那些封地田庄,保不齐还是个烫手山芋,日后雇人打理、应付地方官,哪一样不要花钱?
想昧下这礼金?真是打的好算盘!
呸!
她在心里暗暗啐了一口,什么脸面不脸面的,到时候来贺喜的官员亲友,所赠礼金还不都入了她贺家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