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狂徒 作品

第351章 桂南会战之围歼6

《大公报》战地记者冯梦发自桂南前线。

深秋的桂南,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泥土混合的焦灼气息。

我站在前进指挥所的掩体前,耳边回荡着夏红泉少将那句石破天惊的回答——这不仅仅是一位军官的战地豪言,更是一个民族压抑百年后发出的复仇宣言。

“短期的目标就彻底解决广西的日军!将他们伸出来的爪子剁掉!”

夏红泉师长指着作战地图上日军第11军的部署位置,语气冷峻如铁。

“长期自然是光复所有的国土,马踏倭岛,将所有的战犯全部处死,包括裕仁在内!”

我被这个答案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战地记者,我采访过无数国军将领,听过各种豪言壮语,但从未听过如此直白、如此彻底、如此不留余地的宣告——公开处死一国皇帝,这在外交惯例和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

华夏民族向来内敛包容,勤奋坚韧,有着悠久的文明传承,很少出现如此决绝的表达方式。

我忍不住追问:“夏将军!请问您的回答,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您个人的想法,还是这就是代表整个华联政府的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尖锐,但作为一名记者,我不得不问出这个萦绕在每个华夏人心头的疑问。

夏红泉几乎没有犹豫,他的目光坚定如炬:“这是全体华联军民的答案!我想作为一个华夏人,你心中其实也早有答案!

我注视着这位年仅27岁的装甲师少将师长,不禁感慨万千。

在华联国防军中,像夏红泉这样的少壮派军官不在少数——他们的长官宋天也不过26岁。

这些年轻军官与传统国军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很多人接受过现代化军事教育,精通机械化战争理论,熟悉步坦协同、空地一体作战模式。

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没有旧式军队的官僚习气和保守思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气质。

夏红泉的回答之所以令我震惊,是因为在我内心深处,从未想过华国能够单独战胜日本。

虽然政府天天宣传最终胜利,但我一直认为那必须依靠美国主导的盟国力量,凭借华国自己的力量渡海攻日?这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远处传来的巨大咆哮声将我惊醒。

我急忙冲出指挥所,目睹了终身难忘的景象:

自行火箭炮发射阵地上,数十门火箭炮同时齐射,整个阵地被发射尾焰和扬起的灰尘笼罩,犹如地狱重现、魔神降临。

一发发流星般的火箭弹呼啸着飞向日军最后阵地,哪怕是在白天,远方的爆炸火光依然染红了天际线,浓烟笼罩了整个北面的天空。

这还仅仅是师级单位的火力密度!若是集团军甚至方面军的全力火力投送,那将是何等毁天灭地的场景?

“呼呼呼!”数十架战机从我们头顶低空飞过,机翼下挂满炸弹,向着日军纵深目标扑去。

“出击!”夏红泉师长将半个身体探出坦克炮塔,头戴装甲兵软帽,向身后轰鸣的装甲集群挥动手臂。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休整和重新集结,装甲部队规模更加庞大——越来越多的作战单位加入进攻序列。

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开动,产生的威压让我头皮发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想要大声呐喊,即使我只是一名女记者!

就在第14装甲师连续击破日军116和13师团,从战场右翼实施迂回包抄的同时,左翼的攻势同样猛烈——第15装甲师32装甲旅会同第四集团军第12摩托化步兵师展开了钳形攻势的另一半。

到43年10月7日中午,华联国防军在桂南战场已投入超过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4个步兵师,支援战机超过600架,各型火炮超过300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