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桂南危机1
江北大地(苏中)的氛围与浙南的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伪军的威胁虽未完全消除(如扬州、泰州据点日军),但其因东京剧变而兵力收缩带来的战略真空,使得这里暂时成为了蓬勃发展的热土。
“来来来!同志们排好队!不要急!保证每人都有!咱们新四军的枪,今天也要换‘新装’啦!”
扩音器里传出干部喜悦而沙哑的声音。晒谷场上堆满了深绿色的木箱,战士们兴高采烈地排着长队,眼睛放着光,领取着崭新的美式步枪、机枪,子弹带沉甸甸地挂在身上。
重武器点上,炮手们围着簇新的山炮、迫击炮,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冰凉的炮管,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踏实感。
这种“家底丰厚”带来的士气提振是难以估量的。
在师长离开前,宋天在李铁军 陪同,秘密抵达江北。
此行的核心任务,是作为华联正式代表,与根据地“农共”(根据地行政领导机构)进行关于机场长期合作与江北区域战略发展的会谈。
此次会谈的成果是极其丰厚的。宋天慷慨地承诺了:
1. 无偿物资援助: 立即提供两百万吨粮食,解决根据地军民口粮之急。
2. 重装备支持: 无偿提供超过五百门75毫米及以上的各型火炮及其配套弹药,大幅提升新四军攻坚与野战能力。
3. 工业建设支持: 协助在扬州地区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简易炼油厂(初期目标是满足航空燃油提炼),这是支撑空中力量长期存在的关键基础工业!
4. 人才培训: 大规模招募、选拔新四军中有潜力的战士、学生进入华联支持的飞行学院、机械学校进行系统培训,为建立“华新暂编混合空军联队”播种种子。
已抵达的野马战机,此刻不仅有华联飞行员驾驶,部分座舱里已坐着紧张又兴奋的农家子弟,在华联教官的手把手指导下,尝试着模拟推杆……
有了华联强大的空军力量进驻并掌握了局部制空权,日军在这一地区已经失去了重要的威慑杠杆。
同时,源源不断的物资、系统的人才培养,正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
周家楼机场不再仅仅是华联打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它已悄然成为新四军插向未来的翅膀,成为华夏民族解放事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历史的长河,在1943年这个闷热而关键的夏天,于长江之北的平原上,拐上了一条充满新的可能与力量的航道。
1943年秋,瑞士伯尔尼的贝尔维尤酒店地下室,美国战略情报局(oss)欧洲负责人艾伦·杜勒斯(Allen dulles)轻晃杯中威士忌,对面是日本海军中佐藤村义良——天皇弟弟高松宫的密使。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对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房间里,气氛凝重而压抑。中佐阁悦。
“中佐阁下,最近你们日本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啊!中途岛、瓜岛……你们的联合舰队遭受了重创,还能够承受多大的伤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