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言东巡(第2页)
扶苏认识章敬,章邯的儿子一直都是叔孙通最得意的弟子,而衡在叔孙通眼里,是最愚笨的孩子。
“去吧,你也不用先回咸阳……”
话还未说完,衡就跑下了马车,跑下了咸阳桥,去了章敬身边。礼望着兄长离开的方向,问道:“父亲,兄长为何这么急。”
扶苏道:“等他年长几岁,就要去吃苦了,不如让他先高兴几年,那是比放羊与种地还辛苦的生活,还要持续六年。”
王棠儿忍着笑意,看着小儿子的反应。
礼又问道:“那我是不是也要吃苦。”
扶苏颔首。
礼委屈,又有些结巴且费劲地问道:“那……那我现在不玩不闹了,我能不吃苦吗?”
扶苏神色严肃道::“不能。”
礼苦着一张脸看向了母亲,见母亲也不理他,他只能坐在中间苦着脸。
不过孩子年纪还小,说不定等他有衡这个年纪了,等到以后也会忘了今天听到的话。
始皇帝三十七年春。
当扶苏回了咸阳,正是农忙的时节。
放了两月的假期,扶苏又要投身到国事中。
回了咸阳之后,又去了北郊看望父皇。
北郊的行宫中,嬴政的面前站着李斯。
程邈就站在殿外,今天倒是风和日丽,可是诸多大臣的脸色不太好,因皇帝又说起东巡了。
劝了一次又一次,今年似乎劝不住了。
程邈上前道:“公子,丞相已在劝谏了。”
闻言,扶苏先是颔首,而后给了众人一个放心的眼神,就去了殿内。
殿外的大臣纷纷看了看对方,只要公子扶苏回来了,群臣的心里也就安定下来了。
大殿内,扶苏迈步走来,见到了扔在地上的卷宗,以及站在原地的丞相,还有坐在上首的父皇。
捡起地上的卷宗,扶苏道:“父皇,今天下安定,何苦东巡。”
嬴政沉声道:“齐地有人起兵作乱,逃去了海外。”
扶苏看了眼卷宗的内容,又道:“父皇这不是作乱,田氏兄弟已捉拿多年,被抓到了才会作乱。”
嬴政道:“楚地也有数十个人拒绝了军役。”
扶苏道:“此事儿臣与丞相会做出安排。”
嬴政望着眼前两人,又道:“你觉得朕不该东巡吗?”
扶苏又道:“若国事稳定之后,儿臣亲自陪着父皇东巡。”
嬴政颔首,离开了大殿。
大殿内,扶苏面向李斯,行礼道:“丞相放心,我会劝父皇的。”
李斯道:“夏无且说皇帝身体有恙,不宜远行,让我们多劝劝皇帝,若远行途中再得病,恐不好医治。”
扶苏也不知道父皇的身体如何了,一直都是太医令夏无且在照看。
而夏无且对父皇又是极其忠心的,父皇具体身体情况,就算是自己这个当儿子的,也不能打听。
毕竟嘛,这是始皇帝。
始皇帝的病情,就连家属也不能知情。
因其事关天下稳定。
等丞相带着群臣离开,扶苏走入后殿。
在前殿发了一通火之后,在后殿的父皇依旧是心平气和。
扶苏走上前道:“父皇,不过齐地的田氏兄弟作乱,早晚能抓获的,不用急于一时。”
“你也如此认为?”
“丞相曾经说过,父皇说这天下的反贼抓不完,杀不完。”
嬴政看着鱼池中正在游动着的鱼,缓缓道:“朕没有真的生气,只是想出去散散心。”
扶苏道:“在雍城的黑伯时常看着咸阳方向,他以为今年父皇会去祭祀的。”
“朕确实许久没去雍城,那里还好吗?”
“都挺好的。”
“上林苑如何?”
“农礼一切顺利。”
父子俩低声交谈着,在鱼池边的松树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扶苏也希望父皇的生命力也能够更好一些。
扶苏在北郊行宫留了两天。
这两天一直与皇帝说着国事。
李斯每天都会来北郊行宫求见皇帝。
今天,李斯没有见到皇帝,甚至连公子都没有见到,在林光宫的大殿外,他见到了太医令夏无且。
夏无且道:“也不知道公子对皇帝说了什么,皇帝的心情好了不少。”
李斯道:“该是很好的事。”
夏无且又道:“好在皇帝不再想东巡了。”
公子还能与皇帝说什么,该是一些对未来的许诺吧。
李斯懂皇帝在想什么,皇帝也懂他李斯的心中所想,皇帝老了,他李斯也老了。
在林光宫外,李斯送别了夏无且,他依旧等在殿外等候着召见。
……
ps:欠着的更新,小张会维持正常更新的前提下,另找时间会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