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油盐不进,何必浪费唇舌(第2页)
有些事不急于一时,到了合适的时机,自然可以用于人前。
就好像她之前改造的炮台和霹雳弹一样。
恰到好处,才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否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沈映星后面也让人给平阳关送了五十份图册过去。
够不够用是盛致远该考虑的,其他问题也是盛致远自己解决。
石门关这边一切顺利。
但盛谨川那边想让百姓将田地让出来育种却处处受阻。
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官府变相收回他们的田地。
尤其是大木村,他们反对最激烈,村民们甚至还团结起来一起反抗。
盛谨川只有第一次能进村,后面连着来了三次,都只到村口就被村民拦住。
盛谨川很有耐心一次次解释原因,但固执的村民始终不听。
跟盛谨川一起来的陈同知已经十分恼火,“大人,要不直接派官兵来算了!横竖他们油盐不进,何必浪费唇舌?”
盛谨川摇头,他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但面对百姓,他拿出了最好的耐心。
“明年才开始育种,现在田地还是百姓种着,一旦我们强制他们,那在他们眼中就真的印证了官府变相收回他们田地的说法。”
陈同知皱眉:“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呀,另外三个村子都已经同意了,如果大木村再这么下去,恐怕那三个村子也有别的想法,到时反而生乱。”
盛谨川说:“本官已经来了四次,如果第五次他们还拒绝,那就换个地方便是。
灵雁城那么大,不是非大木村不可,只不过大木村的田地恰好分布得比较好,所以才是第一选择。”
“也就是说,咱们还有另外的选择?”
“对。”
“大人您早说啊,下官最近为了这事急得嘴巴都燎泡了。”
“培育稻种是本官牵头的事,本官自然要拿出诚意来。”
“那今天下官去说吧。”
陈同知知道盛谨川还有别的计划,心就跟着放下来。
其实一开始知道自己被调到灵雁城当同知,他骂了吏部上下祖宗十八代。
陈同知是科举入仕,今年也才三十岁,在外放之前,也在京城待过两三年,对盛谨川不说了如指掌,却也知道盛谨川之前什么德性。
哪怕盛谨川最后为京城解围,陈同知也是归功于盛谨川传承了盛家武将血脉,天生擅长打仗。
但是治理一方他真的行吗?
陈同知接到调任文书时,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将来不是给盛谨川背锅,就是被盛谨川打压得不到任何施展。
他怀着悲壮的心情来灵雁城赴任,结果发现盛谨川跟自己预想中根本是两模两样。
盛谨川一点不嚣张,更没有京城第一纨绔的作态。
他十分谦逊,深知自己还年轻,很多事都愿意去请教更有经验的人,他在很努力学习怎么当好一个太守。
而且盛谨川虽然是第一次为官,但他敢想敢做,在他手下反而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施展抱负。
只要提出来大家商议觉得可行,盛谨川不会轻易去否定属下。
陈同知觉得,当盛谨川的下属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