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看到记者也往外看,张大爷笑道: “记者同志,你可要好好写写‘苏记’!他们家现在可是我们片区的活招牌,提起这名号,谁不竖个大拇指!”

林晓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绝佳的切入点,她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带着几分好奇:

“这位老师傅,听您这么一说,‘苏记’肯定有不少过人之处,那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大爷来劲了,走进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掰着手指头数起来:

“那可多了去了!最难得的是价钱公道,分量足!做的是南方菜,我们以前都没吃过,上这来才生平头一遭吃上。”

林晓被张大爷那股子认真劲儿逗乐了,说:

“那您知道,我们是为什么来采访吗?”

张大爷疑惑的说:“不是因为他们家东西好吃,出名了?”

正在一旁摆弄照相机的陈记者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放下相机,朝张大爷摆了摆手:

“大爷,我们今天来,是因为‘苏记’做了件大好事,为国家立了功、做了贡献,可不是来宣传菜色的。”

张大爷愣了愣,嗓门陡然拔高:“为国家做贡献?啥贡献啊?比他们家卤味还厉害?”

这话一出,店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连灶台边忙活的伙计都忍不住回头瞅了一眼。

林晓回道:“先卖个关子,到时候新闻出来你们就知道。”

街坊们听到‘苏记’干了好事,街坊们一听 “苏记” 干了好事,还惊动了报社记者,顿时炸开了锅。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来,说的全是日常的温情小事。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好事’到底是什么,但是能让朝霞日报的记者上门采访,那肯定了不得。

片区里出了个先进代表,他们脸上也有光啊!

林晓对街坊们的热情有些意外,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典型报道,却没想到在这家烟火气十足的小店里,看到了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温情。

采访结束时,林晓与苏渺,苏元正握手告别:

“苏同志,苏同学,你们放心,这篇报道我一定好好写。不只是写捐款,更要写写你们这店里的人情味,写写咱老百姓心里的家国大义。”

十天后,这篇报道终于出版,而这天也是苏记挪铺子的日子。

新场地收拾好,将营业地点换过来,老铺子马上也要开始动工了。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苏记’后面的院子已经热闹起来。

两边院子现在已经打通,需要的设施都已经改造完毕,原本逼仄的空间一下子变得宽敞明亮,连空气都仿佛流通了许多。

苏元正指挥着几个伙计搬运最后一批厨具,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新装修的店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亮堂。

“爸,挪过来的招牌挂歪了!"苏渺站在店门外,双手比划着角度。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红色针织衫,衬得整个人喜气洋洋。

苏元正眯起眼睛看了看:“还真是,渺渺,帮爸爸扶着梯子,我上去调整一下。”

那块从旁边铺子挪过来的木招牌被缓缓扶正,黑底金字的‘苏记’二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