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关中之乱
雍州,安邑。
十数名骑兵策马疾驰,一直来到城前才止步。
“你们谁是姚襄?”
不良人站在紧闭的城门前,望向来人。
姚襄策马而出,人高马大的他一脸严肃。
他仅有二十六七岁,可眼神却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坚毅。
“草民姚襄,拜见大人!”
姚襄下马行礼,没有一丝倨傲。
公孙衍能顺利攻占蒲坂和潼关,姚襄领兵策应的功劳至少要占一半。
而且姚襄在史上的战绩虽败多胜少,可对他的评价却是‘雄武冠世,好学博通’。
再回头看他当时对阵的都是谁。
东晋的大司马·桓温,前秦的邓羌,前燕的慕容恪。
以上三人都是经战火多年淬炼的军事统帅,且三人皆长于谋略,战术灵活多变。
所以史料上才会将姚襄描述为一个文武双全,极具军事才华的羌族领袖,而非无关紧要的失败者。
“随我来。”
不良人微微颔首,亲自带姚襄一众等入城。
“你已被侯爷任命为护羌都尉,暂时担任并州军团副将一职。”
公孙衍话语一顿,问道:“你如今麾下有多少兵马?”
姚襄回道:“千余湟中义从胡,四千余羌胡兵。”
“如果加上中低阶兵种,可勉强凑齐万人。”
其实姚弋仲和姚襄是一起降临的。
可父子两人却考虑到前世投靠东晋不被信任之事,便决定一明一暗,观察局势。
即便是羌族败给赳赳老秦之时,姚襄都隐忍不发,便是为了给自己的族人留一条退路。
事实也证明,他们父子二人的决定很明智。
因为赳赳老秦的统治手段太强硬,羌族又被定性为异族,所以在关中的处境很差。
直到李玄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姚襄才决定亲自下场,以表诚心。
毕竟乌桓等异族的例子在前,姚襄自然更容易接受李玄。
唳!
正想交代接下来的任务,公孙衍却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声鹰唳。
公孙衍表情严肃,上前取下海东青从兖州带来的信件。
‘即刻北上攻打河内郡,如潼关守不住,可弃!’
公孙衍将纸条揉成一团,皱眉沉思。
良久,他才转身答道:“你立刻回去,领兵前往潼关。”
“你的族人暂时按兵不动,等待侯爷下一步指示。”
“放心,如今前线战事顺利,老秦就算领兵回防,他也奈何不了你的族人。”
公孙衍虽然没有把话挑明,可姚襄却明白该怎么做。
毕竟有鲜卑宇文氏作为案例,姚襄自然心安。
公孙衍交代完一些细节,姚襄便领命离去。
紧接着,公孙衍立刻兵分两路。
一面命独孤信坐镇河东郡,以防止司马错反扑,夺回蒲坂等重要据点。
一面领兵横渡蒲津渡,与姚襄的羌族之军会合,沿黄河北上,速攻轵县。
可章邯如今麾下却仅有五千刑徒军,以及刚从咸阳城调来的三千秦锐士。
所以一收到公孙衍东出的消息,章邯便立刻就地募兵,整军备甲。
“全军出击!”
公孙衍统兵四万,与章邯在弘农一带正面对决。
魏武卒持戟拿盾,列阵向前移动,脚步整齐划一,军容严整。
先登死士与中低阶兵种一同上前,举起弓弩,箭矢攒射,遮天蔽日。
金日磾被李玄暂时任命为匈奴援军的副将,如今的任务是统领右军,牵制章邯。
三千单于护卫纵马疾驰,高举铁骨朵来回抡砸,击溃章邯侧翼防线,骑兵长驱直入。
匈奴射雕手弯弓搭箭,每次皆能找到秦军士卒的要害,直接将其射杀,轻者也是重伤倒地,失去战力。
秦锐士持戈上前,阻拦匈奴的中低阶骑兵,可却因为兵力少,纵深较薄,反而被金日磾领兵挫败。
“羌胡兵两翼包抄!”
公孙衍策马在阵前巡视,再度挥出手上利刃。
姚襄亲自率领湟中义从胡从侧翼入阵,长枪或刺或挑,一路所向披靡。
而湟中义从胡在他手上则更加骁勇,虽是装备扎甲的轻骑兵,可却杀出了重骑兵的气势。
【英雄名称:姚襄】
【英雄品质:王级】
【英雄天赋:小羌王(麾下士卒攻击力+20%,受到的伤害-15%,所造成伤害+15%,武器穿甲效果+15%,行军速度+30%,麾下羌族士卒属性额外+30%,该天赋效果+30%);英勇善战(个人战力+20%,受到的伤害-15%,体力消耗速度-15%,伤势恢复速度+15%);好学博通(统帅,政治,智慧,三项属性皆有提升空间,如果由名将,名臣,名师指导,可额外提升其成长速度,当其中三项属性中的一项达到95时,该天赋将自行演化为增益型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