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修改

“他娘的!知道!”周文兵额头上青筋直跳,对着那台老旧的扩散炉外壳猛踹了一脚,对着旁边几个老师傅吼道。 “老张!老李!把炉子后面保温层全给我扒了!重新裹石棉!温度探头全换!用老王从仪表厂淘来的那批精密铂电阻!老子就不信了!”

另一边,李卫国带着几个年轻技术员,正对着Лk-50光刻机的光学系统发愁。

“秦工!镜头组老化太严重了!边缘畸变厉害,套刻精度根本达不到64k的要求啊!”

秦浩凑在显微镜前,看着试曝光的硅片上模糊粘连的线条,眉头拧成了疙瘩。没有高精度的光刻机,一切都是空谈。他猛地直起身:“拆!把镜头组全拆下来!卫国,我记得你爸是光学仪器厂的老技工?”

“啊?是……是啊!”李卫国一愣。

“打电话!求你爸帮忙!找他们厂退休的老师傅!就说救命!

用最土的办法,手工研磨矫正!精度不够,靠经验和手感来凑!

告诉他们,这是给国家造芯!磨好了,我秦浩去给他们磕头!”

“好!我这就去!”李卫国像打了鸡血,扭头就冲向仓库角落里那部摇把子电话。

最压抑的角落属于王晓军。他负责的是最要命的光刻胶工艺。

过期的光刻胶,不稳定的稀释剂,加上硅片表面处理的难题,像三座大山压在他头上。

他看着王院士参数说明上苛刻的胶膜厚度和均匀性要求,再看看自己手里那瓶粘稠度明显不对的过期光刻胶,额头上的冷汗就没停过。

“秦工……这胶……粘稠度太高了,旋涂根本甩不开……”王晓军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

秦浩走过去,拿起那瓶胶,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又倒了一点在玻璃片上观察流动状态。

他沉默了几秒钟,突然问:“老王,化工厂的老赵头,是不是说过他那儿还有点库存的‘醋酸丁酯’?”

“啊?是……可他说那玩意儿纯度高,早停产了,只剩点底子,死贵……”

“贵也要!”秦浩斩钉截铁,“去!把老周上次‘化缘’剩下的那点家底全带上!去求老赵头!告诉他,这是给‘东星’续命的药引子!只要能调出符合要求的胶,价钱好说!赊账!拿我秦浩的人头担保!”

王晓军看着秦浩决绝的眼神,一咬牙:“我……我去试试!”

时间在疯狂运转的设备轰鸣声、金属敲击声、技术员们声嘶力竭的争论声中飞速流逝。

白天黑夜的界限变得模糊。饿了,啃两口冷馒头就着白开水;困了,找个角落裹着破棉大衣眯一会儿。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脸上沾着油污和汗渍,但眼神却越来越亮,越来越专注。

然而,巨大的技术鸿沟并非仅凭热血就能填平。

七天后,深夜。

临时净化工作台前,气氛再次降到冰点。

十几片经过复杂工序、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硅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令人心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