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京城(第2页)
\"哦?\"赵尚书来了兴趣,\"具体如何操作?\"
林乔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纸——这正是他在青山县改良粮食运输时绘制的流程图:\"请大人过目。关键在于明确责任,分段包干,每段设专人验收...\"
清晰的思路、详实的数据、可行的方案,让在场官员纷纷侧目。赵尚书仔细看完图纸,难得地露出笑容:\"林主事确有实才。此事就交由你拟个详细条陈,三日后呈阅。\"
\"下官领命。\"林乔暗自松了口气,首战告捷。
会后,同僚们的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几位主事主动邀请林乔共用午膳,席间透露了不少户部内情。原来漕粮损耗问题困扰户部多年,各方利益盘根错节,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林兄初来乍到就受尚书青睐,前途无量啊!\"一位姓王的主事半真半假地恭维道。
林乔谦虚回应:\"全赖各位同僚提携。下官初来京城,诸事不熟,还望多多指教。\"
回吏舍的路上,林乔特意绕道去看了看小树就读的学堂。这是一所专为官员子弟开设的蒙学,虽然比不上那些有名的书院,但师资尚可,规矩也严。透过窗户,他看到小树正专注地听讲,心中稍安。
当晚,林乔熬夜撰写漕粮改革的条陈。有了007系统的辅助,他很快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精简转运环节、明确责任划分、建立验收标准、严惩贪污中饱...每一项都有具体数据和实施细则。
\"爹,你还不睡吗?\"小树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
林乔放下毛笔:\"这就睡。今天的功课如何?\"
\"先生夸我字写得好!\"小树骄傲地展示写字本,\"还让我当了临时班长呢!\"
林乔欣慰地摸摸儿子的头。孩子适应得比他预想的要好,这让他能更专注于公务。
三天后,漕粮改革条陈如期呈递。赵尚书阅后大为赞赏,立即召林乔单独谈话。
\"林主事,此方案甚妙。\"老尚书捋须微笑,\"不过,其中触动多方利益,推行必遇阻力。你有何良策?\"
林乔早有准备:\"回大人,下官建议先选一段试点,比如扬州至淮安段。见效后再逐步推广,同时请御史台派员监督,以杜流弊。\"
\"善!\"赵尚书拍案,\"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试点。若成功,本官保举你晋升员外郎!\"
这个承诺非同小可。员外郎是从五品,若能晋升,意味着林乔正式迈入高级官员行列。更重要的是,他将有机会参与更核心的国策制定。
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林乔白天在户部处理文书,晚上则研读历年漕运档案,常常熬到深夜。小树很懂事,不仅自己完成功课,还学着照顾父亲的起居,端茶倒水,像个小小管家。
一个月后,扬州传来好消息:试点段漕粮损耗从原来的一成二降至不足半成!赵尚书大喜,在朝会上特别表彰了林乔的功劳。很快,圣旨下:擢升林乔为户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仍兼漕粮改革事。
升迁速度之快,在京官中实属罕见。同僚们表面祝贺,暗地里却议论纷纷。一个没有科举功名的地方官,凭什么青云直上?
\"林兄,小心郑郎中。\"一天,王主事悄悄提醒,\"他是前任漕运总督的门生,你改革漕运,断了不少人的财路...\"
林乔心中一凛。难怪郑郎中对他总是冷淡疏远,原来有这层关系。京城果然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不知哪路神仙。
升任员外郎后,林乔的工作范围和权限大大扩展。浙江清吏司负责一省的赋税、钱粮等事务,需要处理大量奏章和报表。凭借007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他很快发现了几处长期被忽视的税收漏洞,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天夜里,林乔正在审阅浙江各府县的夏税收缴情况,突然发现一个异常:\"007,分析杭州府近年赋税数据。\"
\"分析完成:杭州府赋税连续三年递减,幅度分别为5%、7%、9%,但同期商税增长12%、15%、18%。疑似存在赋税转移现象。\"
林乔眼睛一亮。这很可能是有官员将本应计入赋税的收入,转移到了商税中,因为后者地方留成比例更高。虽然都是朝廷收入,但这种做法扰乱了财政秩序,必须纠正。
第二天,他将这一发现呈报赵尚书。老尚书仔细核查后,勃然大怒:\"好个杭州知府,竟敢玩弄此等伎俩!林员外郎,你即刻拟一道札子,严令整改!\"
这件事后,赵尚书对林乔更加器重,甚至让他参与全国赋税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意味着林乔的才能和理念将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财政政策。
然而,随着地位提升,暗中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一天下朝后,林乔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几个蒙面人围住。幸亏林松、林柏机警,及时呼救,才吓退了歹徒。
\"大人,这不是普通劫匪。\"林柏捡起地上掉落的一块腰牌,低声道,\"像是某大户人家的...\"
林乔接过腰牌,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漕\"字。他心下了然,这是漕运利益集团给他的警告。
\"不必声张。\"林乔收起腰牌,\"日后出门多留神便是。\"
这件事让他更加谨慎,但也更加坚定。回吏舍后,他特意将小树叫到跟前:\"京城不比青山县,人心复杂。你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学业不可废,品行不可丢。\"
小树似懂非懂,但郑重地点头:\"爹,我记住了。\"
夜深人静时,林乔独坐书房,望着窗外的明月沉思。京城这个大舞台,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初心,同时保护好家人,将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桌上摊开的是他正在编写的《农业改良辑要》,旁边放着青山县最新来信:林家一切安好,耕读堂又添了二十名学生,试验田的甘薯丰收在望...
无论走得多远,那里永远是他的根。林乔提笔蘸墨,在信纸上写下回信:\"诸事安好,勿念。京中虽繁华,不及家乡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