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世遗 作品

第81章、洪武三百年祭(4)(第2页)

文官们只能依靠太后出来反对,但太后的权力其实完全依附于皇帝,真要与亲王放对,大明没有人会选太后。

来宗道非常认真的计算成败和后果,恍然间发现,朱慈炅的皇权已经稳如泰山了,而且还强大无比。

《通报》一事,他还在运河上,看得少,但刘一燝不会在这件事上骗他。《通报》在手,小皇帝可以毫不在意所谓的声望了,因为他自己就可以制造声望。想黑朱慈炅,小心自己先被黑了。

至于天命祖制,桌上那本《洪武朱家家规》墨迹未干,群臣聪明的就算再堵得慌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和皇帝对着干,而是先要看看自己家族的家规还跟最开始一样不。

文的不行来武的,集体静坐刚发生过一次,丢掉的可不只是官帽。至于其他,二十万新六卫,皇帝到底是用啥手段召集养活的,连刘一燝都没有搞清楚,甚至这位马上天子还想诱骗士绅动武,要让自己的新兵见血,这就非常恐怖。

或许只有那些不可说的手段可以对付这娃娃天子,但是这位已经走出了紫禁城,而且听刘一燝的说法,这位不打算成年前回京了。

要在南京布局,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况且,不只皇城,整个南京城都在小皇帝的控制下,真当不断扩军的东厂锦衣卫是摆设啊。

有钱的皇帝就是狠,关键是这小娃娃还根本不把银子当回事,花钱如流水。

来宗道要反对,只能温和劝朱慈炅改变主意。朱慈炅还是能听劝的,他,刘一燝,黄立极都有成功经验。

小皇帝的主意一直天马行空,要劝他改变主意很简单,也很难。

简单是你只需要找出漏洞,将问题摆在台面,分析利弊,小皇帝就会乖巧的对你说是朕考虑不周。但单单这条就很难,除非是小皇帝暴怒之下的冲动。

他再天马行空,只要是冷静考虑的东西,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小皇帝学习能力很强,越来越成熟,想要劝谏越来越难了。

面对这样的天子,你要是只拿些务虚的冠冕堂皇的话来忽悠,如果亲近大臣,小皇帝会给你一个白眼,让你自己体会,地位不够,可能再没有机会在他面前说话了。

来宗道很是仔细的把桌上文书看了又看,发现这个削藩策很是巧妙,作为阁老,他竟然没有立场和理由反对。或许这也是朱慈炅放心把麻烦甩给他,自己去打拳的原因,他相信来阁老屁股不会坐歪。

朝廷从此以后就解决了自嘉靖以来就一直困扰的宗亲问题,得到了大量直属的土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代价也是巨大的,从此以后,监察系统就不再为文官所掌握,党争权斗的手段会大打折扣。最关键的是,文官头顶多了一座叫亲王团的大山,内阁权力也将大大受制,朝廷效率可能会更为低下。

这种新监察体制对文官十分不友好,但对皇帝却十分有利,因为亲王团的根本利益天然就靠近皇帝,而且皇帝和他们还有皇家投资公司的利益绑定。

来宗道长叹了一口气,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立场,他要站在皇帝背后。

他抬眼看向李建泰,脸色平静。

“复余,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建泰也看完了所有文书。

“阁老,这是违背祖制。百官绝对不会答应,必然凭空掀起无数波澜,阁老要劝陛下收回成命啊。”

来宗道笑了。

“你也看到了神道边的宗亲,你觉得陛下有退路吗?你能不能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

李建泰低头想了想,

“要不厢兵?我听说宗亲在南京就是军法编制的。”

“亲王郡王呢?”

“毕竟人数不多,要不放回去?”

来宗道摇摇头。

“你说的这些同样是违背祖制,而且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发生这么大的事,还放亲王回去,是自己找不自在吗?亲王这辈子都别想回去了,至少眼前这代亲王不可能。”

李建泰大惊失色,抬眼望着来宗道。

“阁老支持改制?”

来宗道很认真的看着他,顺手擦干书案上残留的一点茶渍。

“老夫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李建泰错愕,嘴唇张合,久久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