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436章 瓜分河东(第2页)

“就你会说,还当我是你姊夫吗?”王凝之没好气道:“怎么打,你有你的想法,我不干涉,但还是得爱惜兵力。”

这话谢玄听了,“我知道,会注意的。”

谢玄的打法很刚,但如果对手是慕容垂和邓羌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他的气势吓到的,双方很容易打成两败俱伤,那不是王凝之希望看到的。

“走了,你别忘了常写信回来,”王凝之再次嘱咐道:“需要什么资源,随时和我说,我来安排。”

谢玄笑着点点头,“我不会客气的。”

王凝之不再多说,策马南下。

经过洛阳新城的时候,王凝之稍微停了下,被王徽之带着欣赏了一番自己的杰作,然后才返回金墉城。

谢道韫已经知道邓遐去世的消息,也看出王凝之情绪有点低落,劝道:“他戎马一生,这样的结局很好了。”

“之前在幽州,我就和沈世坚就叹息过人生之须臾,”王凝之说道:“我们都不年轻了,要做的事情却还有很多,日暮途远,难免有些焦躁。”

“那也得一步步来,不可倒行逆施,”谢道韫安慰道:“你向来是个谨慎的人,这个时候更应该稳住。”

王凝之长吁一口气,“不管是政事,还是战事,都千头万绪,邓应远不在了,我得安排人补他的位置,建康那边也是一刻不能松懈,我得尽快赶回去。”

谢道韫理解地握住他的手,“熬过这一阵就好了。”

王凝之揉揉眉心,“是啊,得等到我将朝廷转移到洛阳,那就不用这么累了,建康实在是太远。”

他心中的想法,毫无疑问是复制曹操当年的做法,在洛阳建立封国,组建小朝廷,然后慢慢取代建康朝廷,让司马家的天子成为光杆,继续待在建康,只等着禅位。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风险,汉献帝当年在许都,就给身在邺城的曹操搞过事。

但这仍然是最稳妥的过渡方案,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清洗和杀戮,减少地方上的反叛。

在金墉城休息了两日后,王凝之返回建康。

首先自然是为邓遐请封,他本来就有宜城县伯的爵位,王凝之上奏朝廷,要求追赠邓遐右将军、广汉郡侯,这是他在蜀中便做下的承诺,可惜到现在才兑现。

这种事,朝中没有不长眼的大臣会站出来反对,司马曜更是闷不作声,一切都依王凝之所奏。

除此之外,王凝之还顺便为沈劲申请了武康县伯,刘牢之申请了武冈县伯的爵位,朝廷也是一一允准。

以他们两人的军功,这是早就该封的,只是朝廷之前一直拖延推诿,但眼下王凝之人都在建康了,没有人敢再说一个不字。

谢安上书,向朝廷请辞录尚书事的职位,在王凝之和郗超回朝后,他这个录尚书事本就名不副实,一直待在扬州刺史府所在的西州城,便想卸了这个虚衔。

司马曜见识了王凝之和郗超的手段,这才知道谢安的好,于是下旨挽留。

可谢安决心已定,他已经打算慢慢隐退了,再过一阵,扬州刺史他也会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