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王点帅
画面从风雪肆虐的西北边关寒鸦关,瞬间切换至千里之外,楚烈国的心脏——郢都王宫。 楚烈国郢都,王宫议政大殿。
殿内金砖铺地,蟠龙柱擎天,肃穆庄严。
冬日清冷的晨光透过高大的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斑,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里的凝重。
满朝文武,依品阶肃立两侧,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牢牢系在王阶之上,那尊玄黑龙纹王座上的身影——楚烈王。
楚烈王正值盛年,面容如刀削斧凿般刚毅,眼神锐利如盘旋于九天的鹰隼,即便只是端坐,那股不怒自威的磅礴霸气也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整个大殿,令人心生凛然,不敢直视。
在他右侧下方,距离王座仅三步之遥,设有一张紫檀木雕祥云瑞兽的大椅。
椅上端坐一人,须发已染霜华,面容与楚烈王有五六分相似,神态却更为雍容平和,眼神深邃如古井,正是楚烈王的亲叔父,只比楚烈王年长三岁,却地位超然、历经三朝风浪的长信君——熊锡。
他无需站立,仅凭此座,便昭示其王族定海神针般的尊崇。
大殿之内,无形的裂痕清晰地将文武百官割裂为两大壁垒。
左侧,以二公子熊亮为首。
熊亮身着蟒袍,玉带束腰,面容俊雅,嘴角习惯性地噙着一丝温润笑意,眼神却精光内敛,沉稳如山岳,深不可测。
他身后簇拥的官员,文臣气度儒雅,武将沉稳干练,皆目光沉凝,气场内聚。
右侧,则是三公子熊炎。
熊炎同样蟒袍加身,身形魁梧挺拔,眉宇间一股天生的桀骜锐气喷薄欲出,目光如炬,毫不掩饰其勃勃野心与侵略性。
他身后的支持者,多是战功彪炳的勋贵或性格刚烈的强硬派,眼神凌厉,气势外放,如同出鞘的利刃。
殿内落针可闻,唯有炭盆中银霜炭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楚烈王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沉厚的钟罄之音,清晰地穿透寂静,敲在每个人的心鼓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今召诸卿,唯议一事——伐魏阳!”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刘蜀柱国上将军武阳,已率靖乱军入我境,不日将抵随郡。然,此乃倾国之战!灭魏主力,必为我大楚雄师!此战关乎社稷存续,国运兴衰,不容半分差池!当务之急,便是定下这执掌帅印、挥师东征的伐魏大元帅人选!诸卿,可有贤才举荐?畅所欲言。”
楚烈王话音方落,如同点燃了引信。
右侧阵营中,三公子熊炎猛地一步踏出,甲胄铿锵!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和迫人的气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父王!儿臣举荐宗亲熊昊!”
他手臂一挥,指向身后一位同样身着将袍、面容英武、眼神锐利的青年将领,
“熊昊乃叔祖(楚烈王三叔)嫡孙,血脉尊贵!其勇武冠绝宗室,熟读兵书韬略,更兼年富力强,锐气冲霄!近年来坐镇南境,剿平十三寨巨寇,练兵有方,屡立奇功,深得军心拥戴!由其挂帅,必能如利剑出鞘,扬我大楚赫赫军威,直捣魏阳都城,生擒魏王!”
熊炎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他话音刚落,身后一派官员如同得到了冲锋的号令,纷纷抢步出列,声浪迭起:。
“王上!三公子慧眼如炬!熊昊将军少年英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南疆平叛,五千精兵破敌两万,杀得叛军闻风丧胆,足证其勇略无双!”
一位虬髯武将声如洪钟。
“正是!熊昊将军深谙兵法,治军严明,更兼对王上、对宗室赤胆忠心!实乃大元帅之不二人选!”
一位文官紧随其后,言辞恳切。
“请王上明鉴!熊昊将军挂帅,定能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附和之声在右侧阵营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仿佛已成定局。
楚烈王端坐王座,面容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龙椅冰冷的鎏金螭首扶手,发出细微的“嗒、嗒”声。
他目光深邃,缓缓扫过慷慨陈词的熊炎及其党羽,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仿佛在欣赏一场表演。
待右侧声浪稍歇,大殿左侧,二公子熊亮才不疾不徐地出列。
他步履沉稳,身姿挺拔,脸上带着一贯的温润笑意,向王座深施一礼,动作行云流水,尽显从容气度。
熊亮的声音不高,却温润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殿内的余音。
“父王,”
熊亮抬眼,目光平和却坚定。
“儿臣亦举荐一人——上将军封知安!”
他微微侧身,示意身后一位面容沉毅、鬓角微霜的中年将领。
“封将军戎马半生,乃我大楚国之干臣!大小百余战,战功彪炳史册!其最令人心折者,莫过于三年前平阳之战!”
熊亮的声音微微拔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激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彼时,晋苍名将公孙桀率十万百战精锐悍然入侵!封将军临危受命,仅率三万新募之卒,于平阳城外布下奇阵!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再施以雷霆反击!鏖战七日,终将公孙桀十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狼狈逃回晋苍!此役,非但保全我大楚疆土,更令晋苍至今不敢东顾!足见封将军运筹帷幄之能,临阵决断之明,用兵已臻化境!” 熊亮话语条理分明,将封知安的赫赫战功娓娓道来,极具说服力。
他话音一落,左侧官员也立刻群起响应。
“王上!二公子所言字字珠玑!封知安将军国之柱石,平阳一战堪称兵家经典,足以载入史册!”
一位老成持重的文臣颤巍巍出列,激动地说道。
“封将军用兵如神,深谙韬略,更兼老成持重,经验宏富!伐魏乃硬仗、恶仗,非封将军此等帅才不能稳操胜券!”
一位将领声音铿锵。
“请王上明断!封将军威望素着,三军信服,统领伐魏大军,必能不负王命!”
左侧声浪同样高涨,与右侧分庭抗礼。
大殿内,无形的硝烟弥漫。
两派官员唇枪舌剑,各为其主,将熊昊的勇武锐气与封知安的沉稳老练反复强调,争论不休。
熊炎目光灼灼,带着志在必得的锋芒;熊亮则气定神闲,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碰撞,皆能感受到对方眼中那份毫不退让的决心。
楚烈王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古井无波。
他时而对某位官员的发言微微颔首,仿佛对双方推荐的人选都表示认可。
待两派争执的声音在无形的压力下渐渐低弱下去,他才缓缓抬起右手,掌心向下,轻轻一压。
一股无形的威势弥漫开来,大殿内瞬间恢复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嗯…”
楚烈王沉吟一声,打破了沉寂。
他的目光仿佛在“熊昊”与“封知安”两个名字上停留了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熊昊,宗室后起之秀,勇武果决,锐气勃发,确为可造之才。封知安,国之宿将,功勋卓着,老成谋国,乃柱石之臣。皆是寡人之股肱,大楚之栋梁。”
他先是高度肯定了两人,随即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如同千钧重锤砸下。
“然!此次讨伐魏阳,非比寻常!此乃倾举国之力,行灭国之战!关乎我大楚百年基业,千秋国运!只许胜,不许败!此等重任,帅印执掌之人,需慎之又慎!非大智大勇、德高望重、能慑服三军、统筹全局者不可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