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势力瓦解(第2页)
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街道两旁,闻讯赶来的军民越聚越多,看着那杆染血的银枪和马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年轻将军,眼神复杂,有激动,有敬畏,也有深深的疑惑——将军不是遭遇山匪身亡了吗?
庞绍霆带着几名亲信,硬着头皮迎了上来,脸上挤出极其勉强的笑容,抱拳道:“末将庞绍霆,参见上将军!方才……方才实在是职责所在,冒犯之处,还望将军海涵!将军洪福齐天,能平安归来,实乃我刘蜀之幸!末将已在府中略备薄酒,为将军接风洗尘,压惊……”
“不必了。”武阳直接打断,声音平淡却带着拒人千里的冰冷,“庞将军职责所在,本将理解。本将一路劳顿,身心俱疲,只想早些安歇。接风宴,免了。”
他目光扫过庞绍霆,如同在看一块冰冷的石头,没有丝毫温度。
庞绍霆脸上的笑容僵住,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和恼怒,但很快又掩饰下去,干笑道:“是是是,将军一路辛苦,是末将考虑不周。将军请随李副将去驿馆歇息,末将已命人安排妥当。若有任何差遣,随时吩咐。”
“有劳。”武阳淡淡应了一声,不再理会庞绍霆,在李仲庸的指引下,带着苏落和瞑龙卫径直前往驿馆。
看着武阳等人远去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庞绍霆脸上的假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怨毒。
他猛地一甩袍袖,转身快步走回自己的守将府邸,脚步又急又重。
回到戒备森严的书房,庞绍霆屏退左右,反锁房门。他坐到书案后,铺开一张特制的薄纸,提起笔,手却因为内心的惊涛骇浪而微微颤抖。他深吸几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落笔如飞,字迹带着一股狠戾之气:
“丞相钧鉴:
急报!武阳未死!已现身西州!
其人虽形容狼狈,然气势犹在,手持银鳞枪,身份确凿无疑!随行者除十六名身份不明、气息深沉之黑衣护卫外,尚有一名十五六岁少年。
李仲庸此獠,公然抗命,擅开城门,其心可诛!武阳入城后,态度倨傲,断然拒绝末将宴请,戒备之心昭然若揭!
武阳归来,王都恐生剧变!危矣!请丞相务必早做定夺!速速决断!迟则生变!
末将绍霆,顿首密禀!”
写完最后一个字,庞绍霆吹干墨迹,将密信仔细卷好,塞入一个细小的铜管,用火漆严密封死。他走到窗边,发出几声特定的夜枭鸣叫。
片刻,一个如同鬼魅般的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窗外。
“将此信,十万火急!亲手交到谢丞相手中!不得有误!用最快的马!”庞绍霆将铜管递出,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
“遵命!”黑影接过铜管,身形一晃,便融入茫茫夜色之中,消失不见。
庞绍霆站在窗前,望着京都方向沉沉的夜空,眼神阴冷闪烁。武阳……你活着回来又如何?这西州城,这刘蜀的天,早已不是你离开时的模样了!丞相的手段……哼!
驿馆内,灯火通明。李仲庸屏退驿卒,亲自守在武阳房外。屋内,武阳卸下甲胄,露出内里包裹伤口的白布。苏落笨拙地端来热水和干净的布巾。
“师父,您的伤……”苏落看着那些狰狞的伤口,声音带着担忧。
“无妨。”武阳摆摆手,自己动手处理。他看向李仲庸,沉声问道:“仲庸,京都……情况如何?我‘死讯’传回后,朝中……还有军中,有何变动?”
李仲庸闻言,虎躯一震,脸上露出悲愤之色,压低声音道:“将军!您‘遇难’的消息传回,朝野震动!大王……大王痛心疾首,数日未朝!但谢飞那老贼趁机兴风作浪!”
他眼中喷火:“他们以‘国不可一日无良将,军不可一日无统帅’为由,大肆安插亲信,清洗军中!我们这些您的老部下,被打压、调离、甚至……莫须有的罪名革职查办!卫钟老将军虽极力周旋,但独木难支!兵部如今几乎成了谢飞的一言堂!更有传言,说您……您是在帝都境内行为不端,才招致杀身之祸,污蔑您的清誉!”
武阳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寒光越来越盛,如同冰封的湖面下涌动的暗流,冰冷刺骨。
他抚摸着桌上那柄沉寂的银鳞枪,枪身的寒意似乎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
“玄秦那边呢?”武阳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玄秦?”李仲庸一愣,随即咬牙道,“玄秦陈兵边境的动向愈发频繁,小规模摩擦不断!谢飞一党却一味主张‘和谈’、‘安抚’,削减边军粮饷!军心……军心不稳啊将军!兄弟们都在盼着您回来主持大局!”
武阳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胸中翻腾的,是滔天的怒火,是刻骨的仇恨,是沉甸甸的责任!熊炎、于清渊的血债未偿,谢飞、刘煜的清算已至,外有玄秦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危如累卵!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电,扫过李仲庸,扫过侍立一旁、紧握拳头的苏落,扫过门外如同影子般守护的瞑龙卫。
“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再谈!”武阳的声音斩钉截铁,担心驿馆有庞绍霆安排的细作,于是李仲庸提议到自己府上议事,于是深夜,李仲庸带着武阳一行人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