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诛杀陈先童(第2页)
马蹄踏着刑场外被踩得泥泞不堪的土地,哒哒作响。身后,是百姓们尚未平息的喧嚣和议论,还有那浓烈得化不开的血腥气,紧紧追随着他们。
武阳策马在前,背脊挺直,目光直视前方雒城那巍峨却破败的城门。秋风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也吹不散他眉宇间那沉甸甸的郁结。陈先童临死前那怨毒的狂笑,那句如同诅咒般的“狡兔死,走狗烹”,还有那滚落的头颅、喷溅的鲜血,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挥之不去。
刘榭坠城的身影,宁安郡的尸山血海,一路走来倒下的无数袍泽……最终,都定格在陈先童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上。
大仇得报,国贼伏诛,本该是畅快淋漓。可为何心中却如同堵了一块浸透了冰水的巨石,沉重而冰冷?是陈先童的诅咒?还是谢飞那看似温和却深不见底的眼神?亦或是脚下这片刚刚挣脱枷锁、却又陷入未知漩涡的破碎山河?
他勒住缰绳,在雒城巨大的城门阴影下停住。抬头望去,城楼上飘扬的旗帜,一半是靖乱军的玄色,一半是谢飞东雷军的赤红。两色交织,在深秋的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无声的角力。
“主公……”诸葛长明策马上前,与他并肩而立,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探询与忧虑。
武阳没有回头,只是抬起手,轻轻摆了摆,止住了诸葛长明后面的话。他长长地、无声地吸了一口带着血腥与尘土的冰冷空气,再缓缓吐出。那气息在深秋的寒意里凝成一道短暂的白雾,旋即消散。
“回营。”他只说了两个字,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随即一夹马腹,战马迈开步子,穿过幽深的城门洞,将刑场的喧嚣彻底抛在身后。
雒城王宫,承天殿。
这座象征着刘蜀最高权力的殿堂,经历了血火与囚禁,依旧恢宏,却难掩骨子里的衰败与空寂。
巨大的蟠龙金柱撑起高阔的穹顶,阳光透过高高的雕花窗棂射入,形成一道道斜斜的光柱,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微尘。殿内空旷得有些瘆人,昔日的百官朝贺,早已随着刘榭的坠亡和陈先童的覆灭而烟消云散。
谢飞独自一人,漫步在空旷得能听见脚步回音的大殿中央。他背着手,深紫的丞相袍服在冷清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沉。脚步落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发出清脆而孤独的回响。
他停在那张巨大的、空无一人的蟠龙金漆王座前。王座高高在上,扶手雕着狰狞的龙首,靠背镶嵌着巨大的明珠,在光柱下流转着幽冷的光泽。谢飞仰头望着它,眼神深邃难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看了许久。阳光移动,光柱缓缓扫过王座,照亮那上面曾经沾染的看不见的血污与尘埃。殿内死寂,只有他细微的呼吸声。
不知过了多久,谢飞才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殿外。透过敞开的巨大殿门,可以看到远处宫墙上飘扬的赤色旗帜,以及更远处雒城鳞次栉比的屋宇轮廓。他的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形成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又迅速隐没。
“两日后……”他低低地自语了一句,声音轻得如同叹息,消散在空旷的大殿里。随即,他不再停留,转身,步伐沉稳地朝着殿外走去。深紫的背影,渐渐融入殿门处那片明亮的光影之中。
靖乱军大营,中军帅帐。
帐帘低垂,隔绝了外面的天光。武阳并未点灯,独自一人坐在案几后的阴影里。案上,那卷染血的帛书静静地摊开着,上面干涸发硬的血迹,在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沉郁的暗褐色。他伸出手指,指腹缓缓地、一遍遍地摩挲着那些血痕,动作很轻,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
帐内异常安静,只有他手指摩擦过粗糙布帛的细微沙沙声,和他自己缓慢而悠长的呼吸声。
诸葛长明无声地掀开帐帘一角,站在门口。他没有进来,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阴影中那个沉默如山岳的身影。他看到武阳低垂的眼帘,紧抿的嘴唇,以及那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刚毅却又透着一丝迷茫的侧脸轮廓。案上那卷血书,像一块沉重的烙铁,压在主公的心头,也压在这片刚刚挣脱血海的土地之上。
诸葛长明心中暗叹。陈逆伏诛,非但不是终点,反而像是打开了魔盒。
谢飞深不可测,玄秦大军压境,刘蜀无主,靖乱军该何去何从?主公断然拒绝称王,是恪守本心,却也将自己置于了最险峻的悬崖边缘。两日后的王宫朝会,必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主公此刻的沉默,是在缅怀?是在抉择?还是在积蓄着面对更猛烈风暴的力量?
他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放下帐帘,悄然退开,将这片沉凝的寂静,留给了帐内那个背负着整个靖乱军乃至刘蜀命运的男人。
帐内,武阳摩挲血书的手指终于停了下来。他抬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帐幕,投向了雒城王宫的方向,也投向了更遥远的、烽烟将起的北方边境。
那眼神深处,沉郁依旧,却有什么东西,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涌动起来。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