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谢家军局势(第2页)
“其三,唯有卫炎章!”诸葛长明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独守孤城,无依无靠!看似孤立,实则是这乱局中唯一尚未被各方势力彻底污染、尚存独立意志与自主选择权的力量!若能说服此人归附…”
他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武阳:“则我联军可兵不血刃,获得岳城天险及三万百战精兵!更可借岳城为跳板,楔入安广腹地!届时,进可联合卫炎章,以‘靖乱’之名,择机介入三谢之争,名正言顺!退可凭岳城之固,扼守要冲,坐观其变,待三谢与背后势力斗得筋疲力尽,再收渔翁之利!此乃…以最小代价,撬动整个安广乱局的关键支点!”
一番剖析,抽丝剥茧,直指核心!将纷繁复杂的乱局,瞬间聚焦于卫炎章一人一城之上!书房内众人眼中皆露出恍然与钦佩之色。
武阳负手而立,凝视着岳城那个点,目光深邃如渊。卫炎章…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盘旋。说服一个手握重兵、意图不明的守将归降?谈何容易!这无异于火中取栗,虎口拔牙!片刻沉默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声音沉稳而坚定:
“军师之策,切中要害!岳城卫炎章,确为破局之钥!此去岳城,干系重大,非等闲可往。我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亲自走一趟!”
“不可!” “主公三思!”
两声惊呼同时响起!段枭和诸葛长明几乎异口同声!
段枭一步跨到武阳面前,急声道:“武阳兄弟!你是一军主帅,古涪郡擎天之柱!岂可轻身犯险?那岳城现在是龙潭虎穴!谁知道卫炎章安的什么心?万一是个陷阱,或者那小子翻脸不认人…不行!绝对不行!要去,也是我去!我段枭皮糙肉厚,不怕他耍花样!”
诸葛长明则上前一步,对着武阳深深一揖,语气恳切而坚决:“主公!段将军所言极是!主公万金之躯,身系古涪百万军民之望,绝不可轻涉险地!此行岳城,非老夫莫属!”
武阳皱眉:“军师,你…”
诸葛长明直起身,脸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与深意:“主公容禀!其一,老夫早年落魄之时,曾蒙谢必安大帅收留,在安广郡帅府任幕僚三载,虽职位不高,然与谢家军中诸多将领,包括这卫炎章,皆有数面之缘,对其性情为人,略知一二。卫炎章此人,出身寒微,性情耿介,重诺守信,深得士卒拥戴。谢帅对其有知遇提拔之恩,故其虽独立,心中对谢帅的忠诚与对谢家军的情感,恐未断绝!”
他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时空:“其二,老夫在谢家军中时,曾与卫炎章就军务有过几次深谈,对其治军理念与对时局的看法,颇为相契。虽非至交,却也有几分旧谊。由我出面,以故人之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析利害,远比主公以一方雄主之姿骤然驾临,更能打动其心,也更能…消除其戒心!”
“其三,”诸葛长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老夫深知主公欲靖乱安广,救民水火之心。此去岳城,非为私利,乃为安广郡万千受兵祸之苦的黎庶!卫炎章若尚有良知,当明此大义!长明愿凭这三寸不烂之舌,与胸中一点赤诚,替主公走这一遭,说服卫炎章,共襄义举!”
武阳看着诸葛长明那清瘦却无比坚定的面庞,听着他条分缕析、情真意切的话语,心中波澜起伏。军师之才,洞察人心;军师之义,舍身赴险!他深知此去岳城,危机四伏,三谢势力、外部耳目,皆可能对军师不利。然,军师所言,确是上策!
良久,武阳重重一拳击在案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眼中再无犹豫,只有对军师深深的信任与托付:
“好!军师心系苍生,智勇兼备!此行,非你莫属!”
他目光转向侍立在一旁、沉默如山的天武骑统领唐承安。唐承安面容冷峻如岩石,以沉稳机警、武艺超群着称。
“唐承安!”
“末将在!”唐承安踏前一步,抱拳应诺,声音如同金铁交鸣。
“命你精选天武骑最精锐者六十人!卸去显眼甲胄,着轻便劲装,携带强弩短刃!由你亲自统领,护卫军师前往岳城!”武阳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此行,军师安危,系于你一身!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末将遵命!”唐承安眼中爆射出坚毅的光芒,单膝跪地,“末将以性命担保!人在,军师在!人亡,亦保军师周全!”
武阳上前,双手扶起唐承安,又深深看向诸葛长明:“军师…万事小心!岳城之行,成固可喜,败亦无妨!你之安危,重于安广!切记!”
“主公放心!”诸葛长明羽扇轻摇,脸上恢复了一贯的从容与智慧的光芒,仿佛即将踏上的不是龙潭虎穴,而是一次寻常的出访,“老夫定不负所托!”
半个时辰后。
武安城东门悄然开启。六十余骑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驰出城门。当先一骑青衫磊落,正是诸葛长明。紧随其后的唐承安,面沉如水,鹰隼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六十名天武骑精锐,虽身着布衣,但那股百战余生的剽悍之气与整齐划一的动作,仍透露出他们绝非寻常商旅。
马蹄裹布,踏在官道上只发出沉闷的轻响。队伍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向着东南方向,那片被混乱与血腥笼罩的安广郡,向着那座名为岳城的关隘,疾驰而去。夜风拂过诸葛长明的衣袂,他望向东南深邃的夜空,眼神平静而深邃。说服卫炎章,撬动安广乱局的第一步,就此踏出。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