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增援到(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那股几乎要冲破理智的怒火即将爆发之际,一只微凉而有力的手,轻轻按在了武阳紧握剑柄的手腕上。 是诸葛长明。

这位谋士不知何时已悄然贴近武阳身侧。他的脸色同样凝重,眼底深处也压抑着愤怒的火焰,但他的声音却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直抵武阳沸腾的脑海深处:

“主公!雷霆之怒,于事无补,徒乱军心!”他语速极快,目光锐利地扫过城下那支可怜又可悲的队伍,又迅速回到武阳紧绷的侧脸上,“此乃陈先童之毒计!意在激怒主公,坐实您‘怨望朝廷’之名!更欲令我军上下,因朝廷刻薄而士气低落!此獠用心,险恶至极!”

他微微加重了按在武阳手腕上的力道,声音更沉:“主公请细思!当初献计求援,所求为何?本非真指望雒城那蛇鼠之窝能伸出援手!所求者,不过是一个‘名’字!是让天下人,让梓州军民都看到,是朝廷不仁不义在先,坐视边城危殆!如今,这十万石粮,两千残兵,虽少,虽弱,却正是这‘名’字的铁证!它们比二十万石精粮、两万精兵更能彰显陈先童之短视与刻毒!更能凝聚梓州军民同仇敌忾之心!此乃陈先童亲手送来的‘义旗’!”

“再者,”诸葛长明的目光扫过那些城下茫然无措、甚至带着惶恐的老兵,“粮虽十万,聊胜于无!兵虽两千,亦是两千条性命!若善待之,得其心,未必不能化为助力!纵使只能搬运滚木,协助守城,亦能稍解我军压力!若因怒而慢待,甚至驱逐,则正中陈先童下怀,更失天下人心!主公,小不忍则乱大谋!此刻,当以大局为重,以‘笑’纳之!”

如同一盆冰水浇在燃烧的炭火上。武阳剧烈起伏的胸膛缓缓平息下来,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被强行压制、冷却。诸葛长明的话,字字如刀,剖开了陈先童那层伪善的皮囊,也点醒了他。是啊,从一开始,就不该对雒城抱有任何幻想!这屈辱的“援助”,反而成了他武阳立于道义高处的垫脚石!他深吸一口气,那冰冷的晨风灌入肺腑,激得他精神一振。再睁开眼时,眸中虽仍有寒意,却已是一片清明与决断。

他缓缓松开了紧握剑柄的手,甚至对着诸葛长明,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

下一刻,在城下老校尉忐忑不安的目光中,在城上靖乱军将士压抑着愤怒的注视下,武阳的脸上,竟缓缓地、清晰地绽开了一个笑容!

那笑容并非勉强,反而带着一种豁达的明朗,如同拨云见日。他上前一步,双手扶住冰冷的箭垛,对着城下朗声道:

“朝廷增援已至,本将军心甚慰!将士们一路辛苦!”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真诚的热情,清晰地传遍城上城下,“开城门!迎接王师!”

沉重的南城门在绞盘的吱呀声中缓缓洞开。武阳竟亲自大步走下城楼,穿过瓮城,迎出了城门之外!卫钟、诸葛长明及一众将领紧随其后。

那押粮的老校尉看到武阳亲自出迎,惊得手足无措,慌忙又要单膝跪下行礼。武阳却抢先一步,伸出有力的双手,稳稳地托住了他的胳膊:“老将军不必多礼!一路风霜,辛苦了!快请起!”他的目光扫过年迈偏将身后那些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眼神惶恐的老兵,声音更加温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诸位将士!一路跋涉,辛苦了!梓州已备下热汤饭食,营房也已齐备!请随本帅入城,好生歇息!”

武阳的热情与平易近人,大大出乎了这两千老兵的意料。他们习惯了雒城上官的冷漠呵斥,习惯了被视为累赘和弃子。此刻,这位名震西南的靖乱上将军,竟如此毫无架子,亲自出迎,言语恳切,关怀备至!老兵们浑浊的眼中,瞬间涌上了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便是一种久违的、几乎被遗忘的暖意。那老校尉更是激动得嘴唇哆嗦,语无伦次:“上将军……折煞小人了!小人……小人等奉命而来,岂敢言苦……”

武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真诚:“都是为国戍边的袍泽,何分彼此?入城!”他转身,亲自引着这支疲惫不堪、如同难民般的队伍,缓缓穿过深邃的城门洞,踏入了梓州城内。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