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天下震动(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余两万余将士,分驻郑南、巴镇及新附各城!由各城守将统领,加固城防,操练士卒,囤积粮秣,广布斥候!确保后方稳固,道路通畅,随时准备策应梓州、西州!” 命令下达,帅府内外瞬间进入一种高速运转的临战状态。传令官携带着盖有武阳大印的令箭飞驰而出;各营将领紧急集合,点验兵员,调拨物资;沉重的城门开启,一队队盔明甲亮、士气高昂的靖乱军将士,在各自将领的率领下,如同黑色的铁流,分别朝着梓州和西州的方向,浩荡开拔!旌旗猎猎,刀枪如林,沉重的脚步声踏在大地上,发出令人心潮澎湃的轰鸣。

武阳站在帅府高台之上,望着城外那逐渐远去的、承载着靖乱军未来希望的钢铁洪流,胸中豪情激荡,但更深处,是对即将到来的血火风暴的凝重。七万将士,已是靖乱军倾尽所有凝聚的力量。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刚刚踏平川州、凶威正盛的玄秦铁骑,是那个用兵如神的屠夫樊天!

“主公,” 诸葛长明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两处要隘,皆已布下重兵良将。然,欲抗强虏,非仅凭坚城利刃。民心所向,众志成城,方为根本。”

武阳转身,看向诸葛长明:“先生之意是?”

“主公可还记得武安县?” 诸葛长明目光深邃,望向南方,“那里,是潘峰暴行起始之地,是主公心中最深之痛,亦是……无数流离失所百姓心中永远之殇。如今西州已复,潘峰虽遁,然武安县及周边,想必依旧满目疮痍,民生凋敝。”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抚慰的力量:“主公若此时能以靖乱军之首、刘蜀百姓之望的身份,轻车简从,亲赴武安。祭奠亡魂,抚恤遗孤,助其重建家园……此乃收拢离散人心,彰显仁德,凝聚刘蜀共御外侮之志的绝佳时机!其意义,不下于十万雄兵!”

武阳浑身一震!武安县……那个被血与火彻底吞噬的名字,那个无数个午夜梦回让他痛彻心扉的地方!诸葛长明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积郁的仇恨迷雾,照亮了一条更为深远的路——靖乱,不仅要驱逐国贼,更要抚平创伤,重铸希望!

他眼中瞬间泛起复杂的光芒,有深沉的痛楚,有坚定的决心,更有一种被点醒的明悟。他用力地点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先生……此言如醍醐灌顶!武阳……明白了!”

他猛地转身,对着侍立一旁的亲卫统领:“传令!点齐天武骑八百精锐!备快马!轻装简从,只带三日干粮!唐承安!”

“末将在!” 一直沉默侍立在侧、精悍如豹的天武骑将军唐承安跨步出列。

“命你随行!负责沿途护卫与情报!” 武阳下令,“诸葛先生随我同行!一个时辰后,出发!”

“末将(属下)遵命!” 唐承安与诸葛长明肃然应命。

一个时辰后,巴镇南门。

没有盛大的仪仗,没有喧嚣的鼓乐。八百名天武骑精锐,人人双马,玄甲轻装,背负强弓劲弩,腰悬战刀,如同八百柄收敛了锋芒却随时可出鞘饮血的利刃,肃立在寒风中,鸦雀无声。只有战马偶尔喷出的鼻息,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

武阳已褪下象征统帅威严的明光铠,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劲装,外罩一件半旧的玄色大氅。他最后望了一眼北方那被阴云笼罩的天空,那里是玄秦铁骑虎视眈眈的方向。然后,他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

“出发!”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天武骑将士耳中。

蹄声如雷,八百铁骑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卷起漫天烟尘,冲出巴镇南门,朝着武安县的方向,绝尘而去!诸葛长明与唐承安紧随武阳左右。

此去武安,非为征战,而是为了告慰那些在潘峰屠刀下无辜逝去的亡魂,为了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重新种下名为“希望”的种子。马蹄踏过焦土,武阳的目光穿透南方的烟尘,仿佛看到了那个被血色浸透的小城。仇恨可以点燃战火,而唯有悲悯与重建,才能铸就抵御一切风暴的、名为“人心”的永恒长城。北境的寒锋已然迫近,而南方的故土,正等待着它的守护者,去抚平伤痕,重聚力量。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