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反间计(下)(第2页)
“李将军息怒。”孙景曜皱眉劝道,“卫钟此人性情谨慎,守城素有一手,硬攻无益。”
“硬攻无益?我们伤亡多少了?你去看看弟兄们的伤亡簿!这仗是这么打的吗?”李仲庸气得站起身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手中长剑轻轻敲打掌心,声声刺耳,“谢大帅给了几万兵马,我们在这儿围了三日,除了累死弟兄,啥都没捞着!”
营帐中诸将面色各异,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皱眉沉思。
诸葛长明坐于主位之侧,一袭青袍未动分毫,宛如老松静坐风中。他拈着案上一枚黑子,轻轻放入棋盘正中央,“李将军说得不错,三次强攻,损兵七百有余,城头却未破寸土。”
“那诸葛先生还不着急?”李仲庸有些不悦道,“我头发都白了几根,诸葛先生倒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
诸葛长明抬眸看他,微微一笑,“不急,胜负未分,何来焦躁?”他转头看向一旁一直沉默的赵玄清,“赵将军,粮草还可支撑多久?”
赵玄清脸色有些不自然,略一顿,答道:“若无外援,最多半月。”
“半月。”诸葛长明点头,语气温和得像在聊天,“足矣。”
此言一出,营中一时沉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足矣?”孙景曜迟疑,“先生有计?” 诸葛长明点头,拈着长须慢慢道:“三位将军不必忧虑,卫钟虽善守,但他死守不出,亦是困兽之举。他手中兵马不过一万余人,一月来损耗不小,又无外援,迟早人心涣散。加之潘峰已率军与西州鏖战,若吾军按兵不动,卫钟反成孤城。此局之势,十日内巴镇必破,十五日内靖乱军将会彻底覆灭。”
三人对视,心中虽觉这话太过自信,却也被诸葛长明镇定从容的神情所感染,一时间都不再争执。
正此时,帐外传来一声通报:“启禀诸位大人,大帅有急令传至!”
帐内众人一惊,诸葛长明神情微动,赵玄清蹙眉道:“大帅此时传令?莫非有变?”
“快传进来!”孙景曜大声道。
片刻,一名骑着快马的传令兵冲入大帐,满身尘土,长途奔波下脸色焦黄。他躬身将一封漆封红蜡的书信递至诸葛长明手中。
诸葛长明接过书信,仔细查看封口印章确是谢必安亲信所用之章。他缓缓拆开信封,展开书信细看。只见他神情微变,原本平静如水的脸上隐隐浮现出一抹疑色。
赵玄清察觉,轻声问道:“先生,何事?”
诸葛长明并不立刻作答,而是合起书信,凝神片刻,才缓缓抬头。
这时那名传令兵朗声说道:“奉大帅军令——命诸葛先生即刻率牙门三将于五日内全数撤军回归大营;由周子衡统领五千谢家军留守郑南。大帅已有定计,准备集中兵力,一举攻取古涪郡,不得耽误!”
帐中一片哗然。
“什么?”李仲庸一脸不可置信,“撤军?五日内?”
“古涪郡?”孙景曜皱起眉头,“为何如此突然?”
“莫非,是有人向大帅进言……?”赵玄清话语未尽,却与诸葛长明四目相对。
诸葛长明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又很快恢复如常。他将信缓缓收好,叹道:“看来……大帅另有打算。”
赵玄清低声问道:“先生可有应对之法?”
诸葛长明没有出声。营帐中众人肃然,虽疑云未散,却已暗自警觉。这突如其来的军令,不止打乱了既定攻势,更像是……一次来自谢大帅的试探。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