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反间计(中)(第2页)
他提笔蘸墨,手腕微扬,写下密信开头:“启禀大帅。”随后便开始娓娓陈述。信中写道:自郑南城攻陷以来,诸葛长明常在夜中感叹,大帅近来多不采纳其计策,每每心中怅然。更有数次,于兵士前议论大帅轻率用兵之事。尤其令人不安者,诸葛长明对郑南治理方式大异于以往,不循军规、不行法纪,却大开民权,收买人心,似有私心蓄谋之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中更指出,牙门三将皆以诸葛之命为先,几近结党营私之态。而周子衡自己,乃堂堂大统领,却被诸葛长明留在郑南,不得随军征战,其意图不明,令人不安。结尾更言:“属下身处郑南,心忧大局,唯恐将来局势有变,故不敢不报,还望大帅察之。” 写毕,他细细检查数遍,确认措辞得体、言辞微妙而不显直白,既透露警讯又不致显得造谣。其后,他召来亲信,低声叮嘱:“此信交由你亲自护送,一路换马急行,务必在三日内送达大帅军中,切不可延误!”
黄朝领命而去,马鞭一挥,朝北门而行,转瞬消失于城门之外。
周子衡并未就此罢手。旋即又召来亲近的数名将士,分别布置:“你们几人,各自写封书信,言明近日城中军纪松懈,诸葛长明态度异样,隐有不轨之意。你们的书信可写给在安广郡的同僚,或写给谢帅身边熟识之人,但言语不可太露,需点到为止。”
这些将士或为恩义,或为投机,纷纷点头称是。片刻之后,十余封密信陆续完成,皆装封妥当,另遣快骑传出郑南。
短短一日之内,十几骑信使陆续从郑南出发,风尘仆仆地朝着谢必安所在大营奔去,翻山越岭,昼夜不停。
画面转至百余里外的谢必安大营。
此时正值中午,阳光烈烈,暑气蒸腾。营地中将士如火如荼地操练着,远处旗帜猎猎,尘土飞扬,演武场上杀声震天。中军大帐之中,谢必安正倚靠虎皮大椅,神情颇为轻松。他手中捧着诸葛长明之前传来的战报:“郑南已定,贼寇溃败,武阳差点身死,接下来将挥师巴镇。”
谢必安眉头舒展,大声赞道:“好一个诸葛长明,不愧为我帐下第一谋臣!”
一旁军侯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低声禀报道:“启禀大帅,郑南留守大统领周子衡有密信送到,信使称事关重大。”
谢必安眉梢微挑,放下酒盏,嘴角带着几分讥笑:“周子衡?那匹夫现在也懂写信?他不是一向只知道打仗,不通文墨吗?”
他取过信封,见封口火漆未破,确认并非中途被调包,方才撕开查看。信纸上笔迹沉稳,墨香犹在,谢必安看着看着,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大帅有何不妥?”幕僚王瑾在侧,见状问道。
谢必安并未立刻回答,只是沉思良久,旋即将信纸递了过去。王瑾接过,细细阅读,随即脸色亦有微变。
“若此信所言不虚……”王瑾欲言又止。
谢必安冷哼一声:“这个诸葛长明,素来自负,若真敢有异心……哼,倒是不能不防了。”
王瑾点头道:“不过,周子衡毕竟是留守之人,消息来源是否确凿?可需再做查证。”
谢必安沉声道:“信自然不可信全。”
话音未落,军侯又快步奔来:“启禀大帅,有诸多统领前来求见相称有要事禀报。
谢必安目光一凝:“让他们全部进来。”
接着这数位统领纷纷拿出手中的信,称前线将士有密信而来,事关重大需要禀报大帅。
数封信件依次摊开在案,谢必安与王瑾并肩查看。信中所言皆围绕诸葛长明,内容虽无雷同,却多有暗示,指出诸葛近年来颇有私心,其言行与主帅背道而驰,治军风格偏软,更喜收揽民心,疑似另有图谋。
谢必安放下最后一封信,闭目沉思片刻,心头暗生疑云:“莫非……诸葛真有反意?”
王瑾低声道:“周子衡终究是将才出身,此番或许真有所察觉。大帅不如借此再做一局,看看这诸葛长明究竟怀了什么心思。”
谢必安点头,目光渐寒:“若他真敢不忠,本帅定叫他身首异处!”
此刻,远在郑南的武阳坐于堂中,品茗于窗前,望着飞鸟掠空,心中却在默算时间。他低声对旁侧赵甲道:“快马已行两日,若无意外,应当今日便到谢必安帐下。”
唐承安笑道:“主公此计精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诸葛长明纵是聪明一世,也未必料得此着。”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