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整顿(第2页)
十日转瞬即逝,三城之地风云已变,靖乱军自西州大捷后稳居巴镇、郑南与西州三地之地利,武阳帐下兵马迅速扩充。原本麾下仅有四千六百兵马,今则大不相同。
经由西州战后收编张威部,卫钟归降后带来的旧部,加之孙丙、李丁、谢戊三人这十日来以靖乱之名积极招募,靖乱军兵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据严林核算:新军合计达二万一千八百余人。
七千新军虽经招募而来,但良莠不齐,缺乏磨合。武阳知兵之道,深明操练之重要,召赵甲入帐,亲授密令:此七千人不可轻率用之于战,务必加强操演,以三月为限,练出一支可用之兵。赵甲闻令即拜,言道:“末将愿亲自带兵操练,保此七千人三月之后,人人能披甲上阵!”武阳拍其肩,沉声道:“此事,惟望赵兄。”
与此同时,武阳深知眼下兵力虽多,然若未加统筹部署,仍是一盘散沙。先前六大营各行其事,战时虽见成效,然局势变化剧烈,已非昔日可比。故他在大帐之中,召集众将,议定重整军制。
帐内帷幔垂天,沙盘阵列清晰,诸将围坐左右,神情肃然。武阳负手而立,目光扫过众人,朗声说道:“今靖乱军据三地而立,兵马破两万,已非昔日草军之态。为战将至,吾等当整军以备之。”
他取出新制军令,展开铺于桌案之上。
“旧日六营,今起更名如下:赤虎、青龙、玄机、血煞、玄武、丰戍。”
诸将闻之交头接耳,皆觉名号铿锵,气势非凡。赵甲最先出列,抱拳而问:“主公,末将所属为何?”
武阳微微一笑:“赵甲,尔骁勇善战,冲阵破敌,堪为先锋之选。今任赤虎营主将,统兵八千,专责攻坚拔寨之事。”
赵甲顿首应命,朗声道:“末将赵甲,誓不负赤虎之名!”
随即,武阳目光投向孙丙:“孙丙性沉稳、应变敏,今任青龙营主将,统兵五千,负责侧翼策应、救援两翼。”
孙丙低头接令:“谨遵将令。”
“钱乙,”武阳转而看向帐中那位静立不语的男子,“你机敏果敢,善于探查,情报往来,多赖你办。今命你为玄机营主将,统兵两千,专责侦察、联络、密事,军中耳目、你为关键。”
钱乙点头:“玄机者,藏锋于影。属下明白。”
“严林!”
“在!”
“你骁勇而狠辣,作战果决,最适率死士之营。血煞营由你统率,兵虽仅一千,却是我军之矛,杀敌锋芒,袭敌心腹。”
严林起身:“谢主公器重,末将必令血煞之名,令敌胆寒!”
武阳轻轻点头,旋即望向李丁:“玄武者,镇守之义。你所统重甲步卒乃坚盾之军,今玄武营交由你掌,兵三千,稳守城防,护卫要地。”
李丁沉稳答道:“玄武营,重如山岳,末将当守之。”
最后目光落在卫钟与谢戊身上。
“卫钟。”武阳语声一顿,“你久经战阵,熟谙兵法,虽新归吾军,然心忧民生,志在平乱。今命你为丰戍营主将,统五千兵,掌三城防务、粮草后勤。”
“谢戊为副将,与卫将军同理政务,归属卫钟调度。”
卫钟闻言正色起身,抱拳道:“谢主公不弃,卫钟愿竭尽全力,守住三地百姓之安。”
谢戊亦拱手:“愿为主公分忧。”
帐内众将肃然,武阳手执铁戟,拄地而立,朗声宣道:“此六大营,各司其职,若若一体。另余亲兵八百骑兵,吾将亲领,号为天武骑,为我之手足,战场突击之力。”
众将齐声道:“愿听将令!”
武阳颔首:“新编虽成,然敌未懈怠,赵甲,七千新募兵未入六营,暂时归你麾下,专责训练,三月后再作分配。”
“谨遵将命!”赵甲拱手而出。
帐议既定,次日清晨,六大营旗帜齐展,三城之地号角长鸣,营中士卒纷纷列阵操演,甲光闪烁,刀戈如林。
赤虎营于西州外山地设营练兵,赵甲亲自披甲与士卒对战,鼓声隆隆,尘土飞扬。
青龙营于巴镇以北设策应之地,孙丙设立演阵图纸,以阵演变练兵法。
玄机营每日分队出入,或潜行或探路,钱乙安排密探行于各地,掌三城情报。
血煞营藏于郑南密林中,严林带人突袭假营操练,日夜不停。
玄武营则于城垣内外构筑障碍,李丁调度重甲士卒练盾阵、拒马、拒车。
丰戍营则由卫钟督办粮草、修缮军道,谢戊调度民力修桥补路,保通后勤。
而武阳每日亲巡三地大营,或观阵法,或听情报,或训亲兵八百,天武骑穿银盔铁甲,阵列如铁墙,所过之处百姓皆驻足观望。
在三城之地上,靖乱军犹如草原之鹰,振翅欲翔,风暴前夕,蓄势待发。
而武阳,正站在那阵风之巅。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