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好 作品

第304章 不同(第2页)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良久之后,最终却却只化为一声悠长且沉重的叹息。

“李阁老....且平身吧....”

“此事暂缓,容朕,,,,朕再想想”

李承宗施礼告退,缓缓步出乾清宫,走出了承天门。

他停住脚步,平生第一次回望了巍峨的紫禁城。

寒风之中,激灵灵的打了个冷颤。御前奏对之时,有一个理由他没说,皇帝也没提,但是必然都在彼此心间衡量过。

若真的被围成功,蒙古人可以吃粮食,吃马匹,那被劫掠的数十万百姓呢?

“陛下,那都是你的子民呀”

.....

世事如棋,同人不同命。

就在李承宗费尽心思打消皇帝念头的同时,千里之外的定国军军营之中,几乎相同的争论也在发生。

山西巡抚陈牧陈忠义,拿着一份与皇帝几乎相同的计划,被他的下属,大同副总兵郭桓,喷的狗血淋头。

直到巡抚大人再三保证放弃了这个念头,老将军才住了口,摘下水囊猛灌了几口。

火辣辣的酒水顺着喉头咽下,周身却一片冰凉。

郭桓长呼出一口气,感觉自己还是太过放肆了,不由得叹道:“忠义呀,别怪老夫不知礼数,实在是你大错特错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不可不慎呐”

“为将如此,为官更应如此”

“老夫这辈子见过无数精彩绝艳之辈,同代之人根本难以争锋,譬如那死去的卢方,当年是何等风光,可如今又如何了?”

“为官当有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当有三戒,戒骄戒躁戒浮”

“你要记住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老头对陈牧称得上掏心掏肺了,可惜陈牧如今哪里听的进去。

一战平定了叛乱,那尾巴早翘到天上去了。

这也就是郭桓,说话他还听听,换另外一个人来,陈巡抚岂是一般人!

郭桓说着说着注意到陈牧有些怏怏的表情,刚想发火,想想还是住了口。

作为长辈该提点的提点了,也算对的起老友了。

“小马扎行嫌路窄,大鹏展翅你恨天低,孩子,你还毛嫩呀”

陈牧见老将军不说了,立刻上前一躬到底:“多谢郭公教诲,小子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郭桓飘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自嘲道:“巡抚大人不嫌老夫多嘴,就好了”

陈牧吧嗒吧嗒嘴,怎么觉得这话都不是味,不过人家老头说的都是至理名言,他也也不好反驳,当然也是无从反驳,只能强行换了个早就疑惑的话题,强行挽尊一下。

“郭公,身在军中这么久,经您老耳提面命教导,小子也算摸到些军事门道,可有些疑惑还是想问问您老”

“疑惑?什么疑惑?”

“是这样”

陈牧微微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经过这段时日的摸索,小子发现火器是个好东西呀”

“火炮威力巨大,射成极远,乃是大战的无双利器”

“三眼火铳中距离威力惊人,骑兵作战能远能近,非长矛弯刀能比”

“虎蹲短跑易于携带,乃是野战支援的利器”

“手把铳,快抢,特别是鸟铳,步兵列队持握,一轮齐射之下,人马具灭”

“少时听祖父讲,边军还曾装备有车营,其上有佛郎机炮,更可随车行军。”

“如此之多的火器,如果普遍列装,边军战力起码增强数倍,为何至今非但不曾全部装备,反而还日渐稀少,乃至于现在全军火器只有五百多把火铳,火炮更是寥寥无几,其他更是彻底消失不见?”

这是陈牧一直以来疑惑的点,他一个半路出家的都明白的事,不信朝野诸公看不见。

那为何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