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野望(第2页)
如今不过短短半年,他还当上官了?到底经历过生死,很快刘五便回过神来:“老爷,您有什么安排?”
“我打算让你进锦衣卫”
……
静乐战事紧急,陈牧没有在宁武关多待,会合了于光所部后,稍微整编一番,便率领大军回师。
定国军新增了四路,分别以徐应奎,傅聪,高玄,刘泰为参将,各统兵五千至八千人不等。
景运帝批示的二十四路大军就此全满。
杀虎口参将卫阶,因其所部本就是营兵,又建制完全,没有参与整编,而是留在宁武关,继续清剿残敌。
至于那四万多的俘虏,都被罚为劳役,由山西镇参将赵玉率部看押,随军转运粮草。
十几万大军顺着恢河谷地回援静乐,与此同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本顺着打通的驿路,星夜送往了京城。
陈牧的奏本虽然比于光的慢了六天,却仅仅相隔两天便先后发到了通政司。
首辅大人不敢怠慢,立刻进宫面圣。
这两天朝堂上都吵翻了天,究其原因就在于光身上。
陈牧的担忧一点没错,他这个蝎子粑粑不是独一份后,朝中立刻有人建议封于光为大同巡抚,一切皆如陈牧故事。
这个提议在前日朝会上被抛出来,立刻引发巨大争议。
赞同者有之,担忧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经过两日的争论,赞同者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内阁已经呈了条陈,就等景运帝披红,于光这个巡抚便到手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牧的捷报到了。
李首辅的底气立刻就足了起来,例行恭喜过后,奏道:“陛下,陈牧已经擒获反王,平定了叛军,于光的任命或可暂缓行之”
“可,那就转任大同布政使吧,配合陈牧处理民政。”
景运帝低着头,慢慢翻看着捷报,对照着李和的密奏,脑海中已经渐渐浮现了整个大战的经过。
先是用间,再是动摇军心,最后冒雪突袭百里擒获反王。
桩桩件件在景运帝脑海中酝酿,那颗属于少年的心,火热的发烫。
这一刻,对陈牧的好感再次提升一个量级。
“阁老”
“臣在”
“前朝抗倭时曾有总督之设,位在巡抚之上,陈牧立此大功,若任其为山西总督如何?”
李承宗面色一凝,赶紧撩袍跪倒:“陛下不可,请陛下收回成命”
景运帝此刻也后知后觉,想起自己说了什么,不由的朗声笑道:“阁老身为座师,怎能阻拦学生前程?”
李承宗不答,只是继续叩首:“请陛下收回成命”
“阁老平身,此事不提就是了”
“谢陛下”
李承宗这才缓缓起身,刚擦了擦额头冷汗,就听上面的皇帝又开口了。
“阁老,朕日前夜观九舆全图,又查阅史书,有一个想法,说与阁老参详”
李承宗咽了口唾沫,下意识就觉得皇帝陛下这想法恐怕有坑。
然而皇帝垂询,又岂能不应,只能躬身道:“臣聆听圣训”
不多时,十几个小太监扛着巨大的九舆图来到乾清宫,一起动手将之徐徐展开。
霎那间整个大明的山山水水地形地貌,尽皆一览无余。
景运帝脱下鞋袜,赤足漫步其上,脚下就是大明的万里河山。
他的江山!
“阁老”
皇帝陛下驻足在一片山河之间,激动的声音穿透乾清宫的空气,传入李承宗耳中
“昔年大秦武安君白起,长平一役,合围赵卒四十万,尽坑之!何等气魄!何等煊赫之功!”
景运帝猛然转身,明黄龙袍带起一阵旋风,几步来到太原的位置,“如今,鞑子十万入寇山西,屠戮我籽岷,劫掠如蝗!其主力就在此处盘踞,饱食我百姓血肉!”
“陈牧如今沉兵十余万,扼守雁门,宁武之险,此天赐良机也”
“若效仿武安君故智,锁住石领关,封住吕梁隘口,再以重兵塞其归路,不难将其困在此处!”
“朕要叫他们插翅难逃,尽数化为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