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2页)
忠勇之后,不可辱也!
“秦汾,你在军中担任何职?”
“督标营把总”
陈牧心下了然,这是个正常的官二代军职,甚至有些偏低了。
看来秦齐对自己这个孩子,很是看重,并未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你先下去休息,治治伤,饱餐战饭,你父的仇还需要你亲自去报”
秦汾闻言大喜,赶紧抹了把泪水,屈膝跪倒:“多谢抚台”
没有人不想亲手报仇,秦汾当然想。
可山西镇大败,他一个小小把总,手下战死大半,根本没那个实力报仇。
按国朝惯例,他们这等残兵败将会被调往后方整训,等再次派出来,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如今陈牧给了他承诺,自然不剩欢喜,心中对陈牧的那一丝怨恨,刹那间烟消云散。
“父亲,你错看他了,陈抚台好人呐”
......
秦汾下去休息,陈牧遍视众将道:“如今情势大变,叛军已经和鞑子展开合击,诸位可有良策对敌?”
换做以前碰上这种事,陈牧直接两手一摊,把差事交给郭桓就是了,省事省心省力。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在其位谋其政,他这个战时巡抚已经不能做甩手掌柜了。
众将闻言低头沉思不语,唯有胡慎之一人越众而出道:“抚台,如今大雪封山,云中山道难行,雁门又未曾陷落,鞑子能调过去两千人已是极限”
“如今其奔静乐而来,想来一是攻城,二也是趁冰冻之际,沿汾河河谷进军宁武会师”
“故而末将认为,此战必须在静乐城下拦住鞑子大军,决不可让其过去”
陈牧欣慰的点点头,赞叹:“胡参将说的有道理,不愧是多年宿将”
郭桓保下了李岩,陈牧自然也保下了几个人,这胡慎之就是其一。
此人与陈牧还真有些渊源,曾经也是程阁老平定白莲教之乱的手下,后来被调入了振武卫任指挥佥事,一年多前又被王国梁调到了大同任守备。
有这么一层振武卫的因果在,陈牧在调查道此人的确是被迫从贼后,便网开一面给了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与其同样出身振武卫的还有不少,这些人死中得活,自然对陈牧感恩戴德,成为第一批他自己的亲信将领。
在场大部分都是征战多年的宿将,对山西这地界都极为熟悉。
有人开了头,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
有道是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这么多人一起想办法,很快大致的应对方略便有了雏形。
陈牧最后将目光还是放到了郭桓身上,他是学了不少,可这种大战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郭帅,这是您老真正意义上,重新出山的第一战,如今可有胜算?”
“抚台,行军打仗除了将士勇武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粮草供应”
郭桓眉头紧皱,脸色极为凝重,话语中有着掩藏不住的忧虑:“如今大军的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陈牧听见这话脑仁都疼,他名义上是山西巡抚,可静乐是山区,本就运粮不易,加之太原周边已经尽数陷落,大路断绝,导致他堂堂十万大军,目前能依靠的,只有之前的存粮以及缴获的叛军军粮。
若非静乐本就是铁矿众多,连给将士们修补兵器都成问题。
这些数字每天都在陈牧脑子里翻滚不知多少遍,如今是张口就来,根本不用翻阅公文。
“眼下静乐存粮还有约二十三万石,大约还能供应大军和静乐百姓以及流民两月之粮”
其实静乐存粮本不会如此紧张,得益于薛家的全力帮扶,以及这次的缴获。
如果陈牧仅仅是收拢原大同边军旧部,可以供应的更久。
毕竟俘虏和战兵的伙食,那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