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标哥出手
第111章标哥出手
“你说他为了教常茂学习兵法,自己编了一部兵书”看着眼前的一沓纸,朱元璋诧异的问道。¨k`e/n`k′a*n*s+h·u′.¢c¢o^m/即便‘兵书’已经摆在面前,他依然不敢相信,以为自己听到了笑话。你把兵书当什么了,想写就能写的吗他知道马钰懂兵法,否则也不可能想出占据辽东和西域,形成钳形攻势控遏草原的计划。可懂和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还什么为了教学生,特意编写了一部兵书。你怎么不说他对成仙感兴趣,所以编写了一部成仙之法啊。朱标也同样不信,若有所思的说道:“常茂确实有些愚钝,表弟为了帮助他理解兵书内容,就挑选了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战争举例。”“可能他们产生了误会吧。”朱元璋不禁点头,此事他也听说了,也同样以为锦衣卫密探搞错了。下方的锦衣卫指挥使杜振锐恭敬的回道:“最初卑职也以为是“但他们回复说,徐国公将之前讲课用的例子,整理成了书册。”“卑职出于谨慎,就命他们抄录了一份回来,查看之后发现此书确实不简单。”“但又不敢断定是不是兵书,只得呈禀陛下,请陛下御览定夺。”听到他如此说,朱元璋的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杜振锐虽然不是什么统兵大将,但也是战火里厮杀出来的。况且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又怎么可能完全不懂兵法。他如此说,显然这书不简单。难道马钰真的弄出了一部兵书想到马钰一直以来的神奇表现,他也有些不敢确定了。当即就拿起那几页纸翻看起来。越看表情就越凝重。经典战役,细致的分析。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能说是兵书,毕竟类似的分析其实挺多的。很多将领也会留下笔记。但这些心得笔记不成体系,并不能算是兵书。关键马钰将所有文章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体系。这部书目前总共有十四章,每一章都是一个计谋。马钰又将其分为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等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总纲,阐述其要旨。每一个计谋,都是对总纲的细分和阐述。而且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的联系。很多计谋可以融合使用。这已经不是心得随笔了,分明就是一部兵书。他的脸色更加凝重了。朱标也察觉到父亲的态度变化,试探的说道:“爹,这书……”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一沓纸递给他。*k~a¢n^s_h^u^j`u~n·.?c^c\朱标连忙接过翻看,也是越看越心惊。这……表弟竟然真的编写了一部兵书!!!关键,为了教徒弟就编写了一部兵书,这说出去谁敢信表弟啊表弟,你为什么要这么有才啊。朱标终于明白父亲的表情为何变化这么大了。有才不是缺点,可才能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让人忌惮啊。他太清楚自家父亲的脾气了,对自己家人那是无原则的相信。可对外姓人,突出一个多疑。表弟太全能了,引起了他的忌惮。想到这里,朱标就忍不住头疼。绝食事件才过去不久,大家的关系好不容易缓和了,国公也封了,突然又出了这事儿。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吗。这时朱元璋问道:“如何”朱标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夸赞道:“表弟真乃大才也,此事若传出去,必为佳话。”朱元璋瞅了他一眼,并未发现异常,所以只是轻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然后对杜振锐说道:“此事咱知道了,不用大惊小怪。”“对了,这书看起来还未编写完成,以后再有新篇章,及时拿来给咱。”杜振锐可不敢乱说话,毕竟事关皇后的从侄,他只要恪守本分即可:“遵命,卑职这就传令给密探,让他们留意此书。”之后他就告退离开。朱元璋也没有再说什么,继续批改奏疏,顺便教导朱标如何处理政务。朱标的心情却更加沉重,不提说明这事儿他搁心里了,这才是大问题啊。不行,必须得想个办法化解这个问题。一直到下午,父子俩才处理完公务。朱元璋去大善殿读书,朱标想了想就起身去坤宁宫,准备找马皇后商量一下此事。但走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母亲处在深宫,能做的事情也有限。而且这会儿自己去找母亲,岂不是明摆着告诉父亲,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到时候很多手段,反而不好使了。还是先不要告诉母亲,如果我实在找不到法子,再去找她商量。这样想着,他又折回了东宫。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到底有什么法子可以化解这个问题。哎,表弟啊表弟,你为什么这么有才华啊。一路苦思却始终没有良法,正头疼的时候,迎面撞见了一书吏。那书吏连忙行礼:“参见殿下。”朱标笑道:“弘毅啊,下
差了”
这书吏他自然认识,正是太医院院使郑良琦的长孙郑弘毅。?搜`搜#^小?&说°o网¥ ;已+¨?发/布1¢最,?u新*?£章(?节*说来也好笑,作为郑家的长房长孙竟然没有继承祖业,而是弃医从文。只是他读书方面的天赋一般,并未读出什么名堂。因为郑良琦救治绝食的马钰有功,再加上后续马钰的身体还需要他调理。所以朱标就将郑弘毅招入东宫,当了一名书吏。以此来收买郑良琦,让他好好给马钰治病。这一招确实很好使,郑良琦非常的用心,还找很多医家圣手讨论。这半年来,马钰的身体在他的调理下,恢复的相当不错。虽然还是很虚弱,走远路得坐轮椅……等等,轮椅朱标心中一动,顿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表弟身体不好,走长路都需要借助轮椅的那种程度,所有问题不都解决了吗越想他就越兴奋。看向郑弘毅的目光也就愈发的和善:“弘毅啊,在东宫待的可还顺心没人为难你吧”郑弘毅哪受过这样的待遇,感动的都快哭出来了:“回殿下,没有人为难臣,这里一切都很好,臣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朱标笑眯眯的道:“那就好,司经局正好缺一名正字,就由你来担任吧。”郑弘毅惊喜的道:“啊这……谢殿下,殿下洪恩臣……”朱标摆摆手说道:“好好干,天色已经不早,先回去吧。”“明日再找我拿手谕,去吏部报备。”郑弘毅深吸口气,躬身道:“是,殿下。”直到朱标走出老远,他才起身。 然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爷爷,爷爷……”也是刚下差的郑良琦没好气的道:“喊什么喊,叫魂呢”“你现在在东宫当差,要稳重点,免得丢了太子的面子。”郑弘毅没有理会他的说教,直接说道:“爷爷,太子给我升官了。”郑良琦还没反应过来,茫然的道:“什么”郑弘毅兴奋的道:“太子提拔我为司经局正字。”“什么”郑良琦惊呼道:“你再说一遍”郑弘毅就将方才的事情讲述了一遍。确定此事为真,郑良琦也激动的一把老泪。要知道,之前郑弘毅只是东宫书吏,说白了还是不入流的吏。正字虽然只有从九品,可那也是入了品的正儿八经官职。一个是官,一个是吏,就是天与地的差别。尤其正字还是东宫的官,那就是太子的潜邸之臣。只要不犯错,未来前途无量。对于郑家来说,可谓是洪恩浩荡。郑良琦也完全忘记了方才教训孙子的话,激动的老泪:“殿下洪恩,我郑家唯有以死相报。”然后他就拉着郑弘毅去了后院祠堂,给祖宗报喜。当天晚上,郑家张灯结彩,庆祝郑弘毅升官。第二天,郑弘毅激动的来到东宫上差,只是发现朱标已经去上朝。这让他有些失望,看来要等到下午才能拿到手谕了。刚这样想着,就见东宫大太监何大宝笑眯眯的走了过来。他连忙起身行礼。哪知往日里眼高于顶的何大宝,今天竟然出奇的和气:“哎呦,正字你终于来了,可让我好等。”等我正字郑弘毅顿时就猜到了真相,心中非常的激动。深吸口气,面上强作镇定的道:“不知公公等下官有何事”何大宝笑道:“自然是喜事,这是殿下让我交给你的,可要收好了。”郑弘毅用颤抖的手接过,果然是朱标亲笔手谕,晋升其为司经局正字。等他看完,何大宝笑道:“如何,我没有骗你吧。”郑弘毅小心的将手谕收好,躬身道:“谢公公。”然后他走近几步,飞速将一个小袋子塞过去,低声道:“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公公收下。”何大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锦袋放进衣袖内。只是这么一过手他就估摸出,这是十两银子。心中对郑弘毅更加满意,这小子上道啊。之后又寒暄了几句,郑弘毅就去吏部办理了入职手续。这次他发现,吏部所有官吏都非常的热情,甚至还主动与他攀谈。完全看不出一点傲气。回到东宫,以前对他呼来喝去的官吏们,也变得和气起来。就连冼马等四五品的官,说话都温和了许多。这让他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官和吏的区别。对朱标也更加的感激。再次下差回到家,他将今日的经历和感受告诉祖父郑良琦。郑良琦也是感慨不已,再次告诫他,一定要好好报答太子。“咱们郑家人,绝不可做那忘恩负义之事。”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郑弘毅被提拔为正字的消息,很快就在小范围内传开。郑家门口多了很多送礼的人。郑良琦在太医院,也被同僚一次又一次的恭维。这比他自己被夸,更让他高兴。他自然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对朱标自然是非常感激。对于马钰的治疗,也更加的上心。了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