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无题(第2页)
“表弟真的是个很好的人,希望你们能有个好的结局。”
对于这种善意的劝告,尽管观音奴心中很不屑,但还是表示了感谢。
之后就头也不回的出宫了。
常妃自然能看出她的心思,不禁摇头。
这姑娘还是年轻啊,认不清现实,嫁给表弟是她最好的出路。
但愿她能早日明白自己的处境。
——
阿鲁温正在家中饮酒,见到观音奴带着这么多东西回来,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不过还是问道:“皇后叫你进宫都说了些什么”
观音奴尽管有些害羞,还是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道:
“那嘎其哦伯各,我们该怎么办”
阿鲁温惊讶的道:“你确定她们让你嫁的是徐国公马钰”
观音奴点点头,说道:“就是他,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回绝此事吗”
阿鲁温沉默片刻,才意味不明的问道:
“你真的不想嫁给他”
观音奴肯定的道:“不想,如果嫁了人,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找哥哥他们了。”
阿鲁温叹道:“你以为你还有离开的机会吗”
观音奴说道:“等哥哥打赢明朝的北伐大军,重新站稳脚跟,肯定会想办法救我回去的。”
阿鲁温苦笑道:“傻孩子,你哥的权势越大,大明就越重视你,你也就越难以离开。”
“而且根据最新消息,就在不久前你哥攻打兰州不克,被徐达用计击败损失惨重。”
观音奴大惊:“啊哥哥他没事吧”
阿鲁温叹了口气,道:“他见机的早,在亲卫保护下逃回了和林。”
“现在大元的军队已经全部被驱赶到了草原上。”
“燕云十六州也被大明攻占,你哥他们想再打回来……难啊。”
观音奴松了口气,然后说道:
“只要哥哥还在就有机会,我相信他。”
阿鲁温无奈的摇摇头,说道:“大明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赐婚的事情,我们只能接受,无法反对啊。”
观音奴不说话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圣旨一下,可由不得她。
但她并不是认命的性子,过了一会说道:
“我去找马钰,将事情与他说清楚。”
阿鲁温喊住她,说道:“你以为没有马钰,你就不用嫁人了吗”
“大明在这个时候给你赐婚,十有八九是为了离间你哥哥和大元朝廷的关系。”
“就算没有马钰,也会有朱钰、徐钰的。”
观音奴这才反应过来,脸色大变:
“那怎么办”
阿鲁温劝道:“接受吧,至少马钰这个人还不错,比随便嫁个人强。”
观音奴不敢置信的道:“那嘎其哦伯各,您……您在说什么”
阿鲁温加重语气说道:“你平日里那么聪明,怎么这会犯傻了”
“我们有拒绝的能力吗”
“他们肯找你商量,也不过是看在马钰喜欢你的份上。”
“如果不是他的面子,根本就不会有今日的召见,直接就是一道圣旨过来了。”
见唯一的依靠都如此劝自己,观音奴泫然欲泣。
也不再说什么,低头跑回了自己的闺房。
阿鲁温心中烦闷,拿起酒坛就是一通猛灌。
——
马钰反倒是最后一个知道此事的。
当他得知朱元璋要赐婚的消息,也是非常惊讶。
不是说好的过几年吗怎么突然就赐婚了
从朱樉那里得知事情缘由,他不禁笑了。
朱元璋还真是不放过任何机会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绝食还真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马皇后、朱标对自己的态度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说的直白点就是,他们终于进入了‘亲戚’这个角色。
现在就连朱元璋的疑心病都被治好了,要试着缓和双方关系。
难怪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至于要不要同意此事,那还用考虑吗,肯定娶啊。
自上次见面后,他就让朱樉全方位的了解了她的情况。
在生活习惯方面,妥妥的就是一个河南人。
而且自幼饱读诗书,弓马娴熟。
用朱樉的话来说:“将来你们两口子打架,你是挨打的那个。”
马钰最关心的还是性情问题。
整体来说还算不错,并没有视人命如草芥之类的坏毛病。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骄纵。
不过这也正常,作为王保保的亲妹妹,要是没点大小姐脾气反而不正常。
只要本性不坏,这点小毛病是可以纠正的。
啥你说他自作多情,不顾对方的想法
别闹了,也不看看是什么时代。
不娶她,才是真的将她往火坑里推。
她但凡有点良心,还得谢谢我呢,马钰心中这般想道。
——
对于这桩婚事,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面进行了阻拦。
那就是新任礼部尚书陶凯。
赐婚这事儿肯定要经过礼部的,在马皇后见过侄媳妇之后,朱元璋就找到陶凯让他拟定圣旨。
陶凯大为不解,不是要用她拉拢王保保的吗
让她嫁给亲王才是最合适的啊,怎么突然赐婚给马钰了
此时两人还处在蜜月期,朱元璋难得的多解释了几句:
“王保保不过丧家之犬尔,不值得咱费心思拉拢。”
“况且这是皇后亲自指定之事,咱也不好驳了她的面子。”
然后又简单提了一下离间之事。
陶凯依然觉得,就此放弃拉拢王保保实在可惜。
但听到马皇后亲自出面,就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然后就和朱元璋商量了一下离间计。
最后决定,不光要将赐婚的事情传播出去,还要给王保保写信报喜。
突出一个杀人诛心。
很快赐婚旨意下达,阿鲁温出面接旨。
观音奴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无奈的接受。
唯一让她高兴的是,圣旨上说等她及笄了再成婚。
也就是两年后。
她现在无比期盼,这两年内大哥能打个大胜仗,然后想办法将自己救走。
事实上,皇帝突然的赐婚,最震惊的还是大明群臣。
大家怎么都想不通,这毫无征兆的,为何突然就赐婚了
有一说一,大家一开始还以为马钰会娶个公主啥的。
怎么就把王保保的妹妹嫁给他了
但不论大家反应如何,旨意都已经下来了,事情已经成为定局。
接下来就是送礼了。
在赐婚旨意下达的第二天,河南侯府门外就排满了送礼的队伍。
就连李善长、常遇春、汤和等顶级权贵,都派人过来送了一份贺礼。
尽管早就知道马钰圣眷正隆,在大明地位很高,可这一幕还是让阿鲁温和观音奴感到震惊。
至于马钰家就更别提了,送礼的人更多。
阿鲁温那边多是管家送礼,马钰家来的多是家主本人。
家主不在家的,就是最重要的人物过来。
即便马钰在‘生病’,这种事情也不得不亲自出面接待。
好在大家都知道他身体欠佳,坐一坐就离开了,没有多呆。
有人欢喜有人愁。
王保保此时就非常愤怒。
他打兰州久攻不克,然后被徐达以疲敌之计击败,一战损失了八万余人。
失去了黄河以南所有的土地,也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在中原的根基。
不过还好,当初他从中原退走的时候,掳走了大批百姓。
回到和林后,就将所有青壮去全部征召参军。
算上之前剩余的一万多主力,重新组建了一支七万人的军队。
然后加紧训练,准备着下一次与明军的对决。
不过他也知道,凭借自己这点人,是打不过明军的。
于是就给驻扎在应昌的至正帝送信,邀请他来和林,大家合兵一处共抗明军。
然而就在这时,谣言四起。
王保保的根基在河南山西一带,现在手中力量折损六成有余,却无法得到补充。
一旦手中军队被打光,他在大元朝廷将无立足之地。
所以他想保存实力。
邀请至正帝过去,只是为了找个替他挡箭的。
甚至还有传言,他欲借着手里最后一点力量,与明朝和谈。
非但如此,至正帝那边也有风声传出。
因为至正二十五年的事情,王保保同时得罪了皇帝和太子,两人想要夺了他的兵权报仇。
听到这些谣言,王保保当即就断定:
“是大明的离间计,我们决不能上当。”
他不光是如此安抚部下的,还写信告诉至正帝父子,自己绝无二心。
至正帝也很快给他回信,表面上夸他忠诚,却绝口不提去和林的事情,反而邀请他带兵去应昌。
王保保自然不愿意去,不是他不想和至正帝合兵一处,而是他知道应昌守不住。
只有和林,远离中原又被蒙古经营数百年,是最合适用来当做决战之地的。
明军打这里属于劳师远征。
他们就算正面打不赢明军,拖也能将明军的后勤拖垮。
他再次写信劝说至正帝。
然而越是如此,至正帝和大臣就越是怀疑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皇帝给观音奴赐婚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而且赐婚对象还是皇后的侄子马钰。
马钰的名声早就已经传到了元朝君臣耳朵里,也都知道他地位特殊。
这摆明了就是拉拢啊。
关键是,朱元璋写给王保保的亲笔信,也‘意外’被至正帝的人给截获。
这下他们想不怀疑都不行了。
至正帝更不敢去和林了。
王保保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谓是又惊又怒又担心。
然而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这个时候,至正帝突然驾崩了。
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群臣的拥护下,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然而,还不等他高兴,就收到军报。
李文忠率领大军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