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弹劾(第2页)
退朝后,钟离一头扎进书房,迅速着手召集人手,准备开展对王朝民生的调研。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如同医生只有准确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很快,几位谋士与亲信便被召集而来,围坐在长桌旁。烛光摇曳,昏黄的光线在众人脸上跳跃,犹如一群不安分的小精灵。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每个人的心头都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
“诸位,”钟离的目光,犹如夜空中最亮的启明星,扫视着众人,“从即日起,你们各自带队,分赴大楚各地,深入了解当地民生。农田耕种、商贾贸易、百姓疾苦、赋税轻重,事无巨细,都要详细记录。一月之后,回来向本皇子汇报。”
一位年长的谋士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神色忧虑地说道:“殿下,此举虽好,却恐怕会触动权贵利益,他们……”
钟离抬手打断,眼神中透着决然,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本皇子既然已经决定,便不惧权贵阻拦。若有人胆敢从中作梗,定严惩不贷。你们只管放手去做,本皇子自会为你们撑腰。”
众人见钟离态度如此坚决,心中不禁心生敬佩,纷纷表示定当全力以赴,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海浪,充满了力量。商议妥当后,众人匆匆散去,各自去准备出发事宜。
钟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楚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绝不辜负身为魔神时对人类那份深沉的守护之心,那决心如同钢铁一般坚硬。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依旧凝重压抑,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阴霾,将整个朝堂笼罩在黑暗之中。御史大夫王大人出列,双手高举弹劾奏章,那奏章仿佛是一面挑战的旗帜。
他的声音高亢而尖锐,仿佛一把利刃,划破了沉闷的空气:“陛下,大皇子近日行为乖张,私自召集人手,对各地民生进行‘调研’。此等行径,未经朝廷商议,擅自行动,恐扰乱朝纲、破坏国家安稳,恳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朝堂瞬间哗然,大臣们再次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如同沸腾的开水。与权贵利益相关的大臣们纷纷附和,指责钟离行事冒失,无视朝廷规矩。一时间,朝堂上犹如一场激烈的战场,各方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朝堂掀翻。
钟离神色平静,犹如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他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大人,本皇子行事,皆是以大楚百姓福祉为出发点。如今大楚虽表面看似太平,可百姓真实生活状况,朝廷未必全然知晓。若不深入了解,何以制定良策,让百姓安居乐业?本皇子问心无愧,何来扰乱朝纲之说?”
王大人涨红了脸,犹如熟透的番茄,争辩道:“殿下,即便心系百姓,也该遵循朝廷流程,与大臣商议后再做决定。您这般独断专行,将朝廷威严置于何地?”
钟离的目光犹如巍峨的高山,不可撼动,环顾朝堂:“本皇子若事事都等商议,诸多问题恐怕会被层层掩盖,难以查明真相。时间不等人,百姓疾苦更不能等。本皇子身为大楚皇子,自当为百姓谋福祉。若因循守旧,才是真正辜负天下百姓,辜负父皇期望!”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钟离的大臣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双方情绪激动,声音越来越大,仿佛要将朝堂的屋顶掀翻。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烦闷如潮水般涌来。望着朝堂上混乱的局面,心烦意乱,仿佛置身于一个嘈杂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这时,大将军叶无疆出列,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沉稳,犹如洪钟鸣响:“陛下,老臣有一言。如今大楚边境匪患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大皇子既有心为百姓做事,不如派他前去剿匪。一来可让大皇子历练,二来若能剿灭匪患,也算为百姓除害,彰显我大楚天威。”
皇帝听后,沉思片刻,心中暗自思忖:让钟离去剿匪,既能打发他离开朝堂,避免这场无休止的争吵,又能看看他有无真本事。若剿匪成功,可给朝堂众人一个交代;若失败,也能借机打压他的气焰。这就像是一场赌博,而他把宝压在了钟离身上。
想到此处,皇帝开口道:“准奏。大皇子,朕命你即日起,带领三万精兵,前往边境剿匪。务必在三个月内肃清匪患,否则,定当严惩!”
钟离心中明白,这是皇帝的考验,也是朝堂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他就像一个被卷入风暴中心的孤舟。他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领命道:“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还边境百姓太平!”
那声音在朝堂上久久回荡,仿佛一颗定心丸,让众人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期待。那声音仿佛能冲破一切黑暗,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