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 作品

第273章 田丰(第2页)

其一,派遣使者前往徐州,与刘备结盟,许以“若击败曹操,便将豫州封给刘备”的承诺,让刘备在徐州牵制曹操的兵力;其二,派遣轻骑兵袭扰曹操的边境,破坏曹操的农业生产,让曹操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其三,在曹操与刘备交战疲惫、粮草短缺时,再集中全部兵力发动总攻,此时曹操必然无力抵抗,袁绍集团便可一举夺取中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丰的建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是当时最为稳妥的策略,若袁绍能够采纳,官渡之战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 然而,此时的袁绍早已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他认为田丰的建议是“故意拖延战机,动摇军心”,甚至怀疑田丰与曹操暗中有联系。

审配、郭图等人见状,趁机向袁绍进谗言,郭图说:“田丰此人,素来刚愎自用,此前主公采纳他的建议平定河北,他便自以为功高盖世,如今竟敢当众反驳主公,分明是不把主公放在眼里!若不加以惩戒,日后必生祸患。”

审配也附和道:“田丰与曹操麾下的谋士荀彧是旧识,说不定早已暗中勾结,故意劝说主公不出兵,好让曹操有时间准备。”

袁绍本就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听了审配、郭图的谗言后,更加愤怒。

他当着众臣的面怒斥田丰:“我坐拥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难道还怕一个曹孟德?你屡次在朝堂上顶撞我,阻碍我出兵,分明是怀有二心!”

田丰见袁绍不仅不听劝谏,反而听信谗言污蔑自己,心中悲愤交加,却仍不愿放弃,他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主公!臣并非怀有二心,而是深知曹操的狡诈与战争的凶险,若主公执意仓促出兵,恐将酿成大祸啊!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若按臣的计策行事,必能击败曹操;若主公不听臣言,日后兵败,悔之晚矣!”

田丰的恳切劝谏,非但没有打动袁绍,反而让袁绍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极大挑战。

袁绍怒不可遏,指着田丰骂道:“你这腐儒,竟敢诅咒我军兵败!今日若不惩治你,我何以服众?”

当即下令将田丰打入冀州大牢,剥夺其所有官职与兵权,只待出兵后再作处置。

田丰被士兵押解着走出朝堂时,回头望了一眼袁绍,眼中满是失望与遗憾,他深知,自己这一去,不仅再也无法参与军国大事,袁绍集团的命运,恐怕也将就此走向下坡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正式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中历数曹操“阉宦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残害忠良”等罪状,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曹操。

随后,袁绍亲率十万大军、万余匹战马,兵分三路南下:东路军由颜良率领,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以打开通往许都的门户;西路军由文丑率领,进攻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牵制曹操的兵力;中路军由袁绍亲自率领,驻守黎阳,作为大军的后援。

官渡之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此时的曹操,正率领大军在徐州征讨刘备,得知袁绍出兵的消息后,曹操深知许都空虚,若不尽快回师,必遭袁绍偷袭。

于是,曹操当机立断,迅速击败刘备,迫降刘备麾下大将关羽,随后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返回许都。

在许都,曹操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荀彧、郭嘉等谋士均认为,袁绍虽然兵力众多,但“谋而不断、将骄兵惰”,只要策略得当,必能击败袁绍。

曹操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抵御袁绍的东路军与西路军,再与袁绍的中路军在官渡决战。

二月,颜良率领的东路军抵达白马,对白马发起猛攻。

白马守将刘延兵力薄弱,多次向曹操求援。

曹操起初打算亲自率军救援白马,但谋士荀攸建议道:“袁绍兵力雄厚,若我军直接救援白马,必然会与颜良的大军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不如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少量兵力假装进攻延津,吸引袁绍的注意力,让袁绍误以为我军要进攻延津,从而调颜良的部分兵力前往延津支援,然后我军再率精锐部队突袭白马,必能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依计而行。

袁绍果然中计,得知曹操要进攻延津后,立即下令颜良调派一半兵力前往延津支援。

颜良不知是计,欣然从命,导致白马的兵力大幅减少。

曹操见时机成熟,亲自率领张辽、关羽等精锐将领,日夜兼程赶往白马。

当曹军抵达白马城外时,颜良正在军中处理军务,毫无防备。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割下其首级返回曹营。

袁军见主将被杀,顿时军心大乱,曹操趁机下令发起总攻,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

白马战败的消息传到黎阳后,袁绍又惊又怒,他既为颜良的战死感到惋惜,又为自己低估曹操的实力而懊悔。

此时,田丰在狱中得知白马战败的消息,心中更加焦急,他托人向袁绍上书,再次建议袁绍停止南下,改用“袭扰战术”牵制曹操,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动总攻。

然而,袁绍此时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认为白马战败只是“偶然失利”,并非田丰所说的“战略失误”,反而觉得田丰在狱中还敢“妄议军事”,于是下令将田丰的枷锁加重,严禁任何人再为田丰传递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马战败后,袁绍决定亲自率领中路军南下,同时命令文丑率领西路军追击曹操,企图挽回败局。 曹操在解了白马之围后,深知自己兵力不足,难以与袁绍的大军长期对峙,于是决定放弃白马,率领军民向延津方向撤退,同时将白马城内的粮草、物资全部转移,不给袁绍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

文丑率领西路军追击至延津南时,发现了曹操留下的粮草与物资,袁军士兵见有利可图,纷纷下马抢夺,军队大乱。

曹操见时机成熟,下令早已埋伏好的曹军发起进攻,袁军猝不及防,再次大败,主将文丑也在乱军中被杀。

短短一个月内,袁绍接连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军队士气大跌,而曹操则凭借着出色的战术指挥,以少胜多,极大地鼓舞了曹军的士气。

此时,袁绍集团内部不少将领开始质疑袁绍的指挥能力,甚至有人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审配、郭图等人见状,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反而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田丰,他们对袁绍说:“主公,若不是田丰在狱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我军怎会接连战败?田丰此人不除,必为我军大患!”

袁绍虽然对接连战败感到不满,但此时还未下定决心处死田丰,只是下令加强对田丰的看管,不许任何人探视。

同年八月,袁绍率领大军抵达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与曹操的大军隔河对峙。

官渡是许都的门户,一旦官渡失守,许都便会暴露在袁绍的大军面前,因此,曹操亲自率领大军驻守官渡,与袁绍展开了长期的对峙。

袁绍见曹操坚守不出,便下令在官渡对岸修筑土山,让士兵站在土山上向曹营射箭,曹军士兵在营中行走时,不得不头顶盾牌,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曹操见状,便命令工匠制造“霹雳车”——一种可以发射石头的攻城器械,用霹雳车向袁军的土山发射石头,将袁军的土山全部摧毁,袁军的射箭战术就此失效。

袁绍见土山战术失败,又想出了“挖地道”的计策,命令士兵在夜间偷偷挖掘地道,企图从地道潜入曹营,发动突袭。

曹操得知后,便命令士兵在曹营周围挖掘深沟,一旦袁军的地道挖到深沟处,便会被曹军发现,袁军的地道战术也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对峙了近两个月,期间互相使用了多种战术,却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的粮草逐渐短缺,士兵疲惫不堪,不少将领开始建议曹操撤兵回许都,曹操也陷入了犹豫之中。

就在曹操犹豫不决之时,袁绍麾下的谋士许攸因家人被审配收治而心生不满,加上他向袁绍提出的“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未被采纳,于是决定背叛袁绍,投奔曹操。

许攸深知袁绍军的虚实,他见到曹操后,立即向曹操献上了“夜袭乌巢”之计——乌巢是袁绍军粮的囤积地,由淳于琼率领一万士兵驻守,只要烧毁乌巢的军粮,袁绍大军必然会因粮草短缺而军心大乱,曹操便可趁机发动总攻,一举击败袁绍。

曹操得知乌巢是袁绍的军粮囤积地后,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伪装成袁军,连夜赶往乌巢。

曹军士兵都穿着袁军的服装,打着袁军的旗号,在夜间偷偷穿过袁军的防线,顺利抵达乌巢。

抵达乌巢后,曹操下令放火焚烧袁军的粮草,顿时,乌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淳于琼见状,急忙率领士兵抵抗,却被曹军击败,淳于琼本人也被曹军俘虏。

乌巢被袭、军粮被烧的消息传到官渡后,袁绍大军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无心作战,不少将领甚至开始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袁绍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无法再与曹操抗衡,于是在夜间率领八百骑兵,偷偷渡过黄河,逃往冀州。

曹操得知袁绍逃走后,下令发动总攻,袁军士兵因失去主帅,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曹军共斩杀袁军七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与兵器。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的大胜、袁绍的惨败而告终。

官渡之战惨败的消息传回冀州后,整个冀州震动,百姓们纷纷议论纷纷,感叹袁绍不听田丰的劝谏,才落得如此下场。

此时的冀州大牢中,与田丰同监的狱友们得知袁绍大败的消息后,纷纷向田丰道贺:“元皓先生,您之前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如今主公大败而归,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您的忠心,一定会释放您,甚至重用您啊!”

田丰听后,却只是摇了摇头,神色平静地说:“诸位有所不知,主公此人,外表宽厚,内心却猜忌多疑。若他此次战胜,或许会因为高兴而赦免我,将我当作炫耀的资本;如今他大败而归,心中必然羞愧难当,又怎会容忍我这个曾经劝谏过他的人存在?他一定会认为我在背后嘲笑他的失败,到时候,我恐怕性命难保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狱友们听后,都觉得田丰过于悲观,认为袁绍再怎么昏庸,也不会杀害一位忠心耿耿的谋士,因此并未将田丰的话放在心上。 然而,田丰的预言很快便应验了。

袁绍率领残部逃回冀州后,一路上听到百姓们都在议论“若主公当初听了田丰先生的话,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既羞愧又愤怒。

回到冀州后,袁绍立即召集审配、郭图等谋士商议对策,审配、郭图等人深知袁绍的性格,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同时除掉田丰这个“眼中钉”,便向袁绍进谗言:“主公,田丰在狱中得知我军大败的消息后,不仅没有丝毫担忧,反而拍手称快,说‘我早就知道主公不听我的话会失败,如今果然应验了’!他这分明是在嘲笑主公,动摇民心啊!”

袁绍听后,怒不可遏,他本就对田丰的劝谏心怀不满,如今又听闻田丰“嘲笑自己”,更是怒火中烧,当即下令:“田丰这个腐儒,竟敢如此羞辱我!我若不杀他,难解我心头之恨!”

随后,袁绍派遣使者前往冀州大牢,赐给田丰一把宝剑,令其自尽。

使者抵达大牢后,向田丰宣读了袁绍的命令,并将宝剑递给田丰。

田丰接过宝剑,望着窗外的冀州大地,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在太尉府任职时的抱负,想起了袁绍当初礼贤下士的场景,想起了自己为袁绍集团制定“先固河北”战略时的意气风发,也想起了自己多次劝谏袁绍却被拒绝的无奈与悲愤。

他一生忠于袁绍,鞠躬尽瘁,为袁绍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因为直言劝谏而落得如此下场。

田丰长叹一声,对使者说:“我田丰一生智谋过人,却未能遇到明主,今日之死,非我之过,实乃袁绍之过也!我死之后,还望你转告袁绍,若他仍不知悔改,继续刚愎自用,袁绍集团迟早会走向覆灭!”

说完,田丰举起宝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死,一代智士,就此陨落,时年约五十岁。

田丰死后,冀州百姓无不悲痛惋惜,不少士人甚至自发为田丰举办葬礼,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谋士。

而袁绍集团内部,也因田丰的死而更加人心涣散,不少谋士与将领见袁绍如此昏庸寡恩,纷纷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审配、郭图等人虽然除掉了田丰,却未能挽救袁绍集团衰落的命运,反而因为互相倾轧,进一步加速了袁绍集团的覆灭。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因官渡之战的惨败而忧愤成疾,最终在冀州病逝。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曹操趁机率领大军北上,先后击败袁谭、袁尚,攻占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尚与乌桓的联军,袁尚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袁绍集团彻底覆灭。

田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其为袁绍制定的“先固河北,再图中原”战略,精准地把握了当时天下局势的发展趋势,帮助袁绍在短短数年之内成为北方霸主;他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谋士,即使被袁绍打入大牢,仍心系袁绍集团的命运,多次上书劝谏袁绍,希望能够改变袁绍集团的命运。

然而,他的才华与忠诚,最终却未能得到认可,反而成为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袁绍集团的悲剧。

在汉末三国时期,谋士的命运往往与主公的性格紧密相连。

荀彧、郭嘉辅佐曹操,因其“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代名相、名谋;诸葛亮辅佐刘备,因其“三顾茅庐、信任不疑”,得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而田丰辅佐袁绍,却因其“刚愎自用、多疑寡恩”,最终落得个“忠言逆耳、狱中殒命”的下场。

由此可见,即使拥有顶尖的人才,若主公不能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最终也只能走向失败。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名人传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