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吕范(第2页)
吕范站出来,不是说粮草,而是算人心:“曹操远道而来,水土不服,此其一;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此其二;荆州降兵心未归附,此其三。这三样,都是比粮草更致命的短处。”
他的话坚定了孙权主战的决心。
赤壁之战时,吕范虽未亲自上阵,却将粮草调度得滴水不漏,甚至算出周瑜火攻需要多少艘快船、多少捆干草,被周瑜赞为“军中活算盘”。
战后论功行赏,孙权要封吕范为裨将军,他却推辞:“我无战功,不敢受封。不如让我去治理鄱阳郡,那里盛产铜矿,若能好好经营,可为江东铸更多铜钱。”
孙权依了他。
吕范到鄱阳后,不仅整顿铜矿,还修水利、劝农桑,一年之内就让郡府粮仓堆满了粮食。
百姓们都说:“吕大人来后,咱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建安二十年,吕范回建业述职,孙权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看着吕范鬓边新增的白发,孙权感慨道:“子衡为江东操劳多年,该歇歇了。”
吕范却从袖中掏出一本新账簿,上面记着江东各地的物产、人口、赋税:“主公,这是我编的《江东治理策》。如今根基已稳,该考虑长远之计了。”
夕阳下,两人并肩走在朱雀大街上,影子被拉得很长。
吕范知道,自己这杆“算盘”,还要为江东算很久很久,算粮草,算人心,也算一个属于孙权的天下。
黄武元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朝堂之上,吕范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成了为数不多能参与军政要务的重臣。
此时的他已年近六旬,腰背微驼,却依旧每日捧着账簿,只是上面记的不再是粮草数目,而是江东的边防要塞与各国虚实。
“曹魏在合肥增兵五万,夏侯尚的战船停在巢湖,看这架势是想南下。”吕范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声音虽缓,条理却清晰,“咱们得在濡须口加派战船,再从鄱阳调三万石粮食过去,以防持久战。”
孙权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只是濡须口的守将周泰性子急躁,怕是镇不住场面。”
“我去。”吕范放下账簿,“我与周将军共事多年,他信得过我。”
众臣都吃了一惊——吕范虽久在军中,却极少亲自领兵,如今要去前线,实在让人担忧。
老将程普劝道:“子衡,你是文官身子,何必去受那风霜之苦?”
“如今是用人之际,哪分什么文官武将?”吕范笑了笑,“况且我带了这个。”
他掏出一本小册子,上面记着夏侯尚的用兵习惯、曹魏军队的粮草周期,甚至连夏侯尚偏爱的战船型号都写得清清楚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抵达濡须口的当夜,吕范就带着小册子登上战船。周泰见他来了,又惊又喜:“吕大人怎么亲自来了?”
“来给你当账房先生啊。”吕范打趣道,随即正色,“你看,夏侯尚的粮草从寿春运来,走水路需五日,咱们只要在第三日劫了他的粮船,他必退兵。”
周泰依计行事,果然大获全胜。消息传回建业,孙权对左右道:“子衡不仅会算粮草,还会算战局,真是奇才!”
黄武三年,曹丕亲率大军伐吴,兵分三路,来势汹汹。
江东朝堂上,有人主张退守建业,有人建议求和。
吕范却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曹丕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咱们只要守住这几个关口,拖到冬天,他自然会退。”
他亲自坐镇建业,调度各路兵马:让朱桓守濡须,牵制中路敌军;派全琮袭扰魏军粮道;自己则带着船队在长江中游巡逻,防止魏军偷渡。
每日清晨,他都会站在江边,看着往来的传令兵,将各地战报记在账簿上,再根据战况调整部署。
一日深夜,探子回报,说魏军有一支精锐想趁夜从历阳偷渡。
将领们都主张立刻出兵拦截,吕范却摇头:“他们是诱敌之计,主力在后面等着咱们。传令下去,让历阳守将佯装不知,等敌军过半再动手。”
果然,魏军见历阳防守松懈,便派大军跟进,结果被吴军拦腰截断,死伤惨重。
捷报传来,周泰叹道:“吕大人坐在帐中,比咱们在前线还清楚敌军的心思!”
这场仗打了整整半年,直到寒冬来临,魏军粮草耗尽,曹丕只得下令退兵。
班师回朝时,孙权亲自为吕范牵马:“若不是子衡坐镇,江东危矣!”
吕范却指着身后的士兵:“胜仗是将士们打的,我不过是算准了时机。”
他顿了顿,“不过我倒算出,曹魏短期内不会再南下,咱们可以趁机发展生产,多囤些粮草。”
此后数年,吕范一面辅佐孙权治理内政,一面整顿水军。
他根据长江各段的水文特点,设计了不同型号的战船: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用轻便的快船,在开阔水域用能载百人的楼船,还在船上安装了投石机和连弩,让吴军水师成了江南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嘉禾元年,吕范病重。
孙权亲自到府中探望,见他床头还放着本《江防图》,上面用红笔标着新发现的暗礁和适合驻军的港湾,不禁泪下:“子衡,你都病成这样了,还惦记着国事。”
吕范挣扎着坐起来,握住孙权的手:“主公,臣这一生,算过粮草,算过战局,却算不清自己的寿数……但臣知道,江东的根基已稳,只要上下同心,必能长久。”
他从枕下摸出一本账簿,“这是臣算的江东十年规划,从农桑到水利,从军队到商贸,都写在上面了……”
话未说完,吕范便溘然长逝。
孙权捧着那本沉甸甸的账簿,想起初见时那个穿锦袍的汝南少年,想起他为江东算过的无数笔账,哽咽道:“子衡走了,谁还能为我算清这天下啊……”
吕范的葬礼上,江东的将士、商户、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
有人举着他编的《农桑要术》,有人捧着他设计的战船图纸,还有人带着他当年记下的账簿——正是这本账簿,让他们的赋税更加公道,日子越过越好。
多年后,孙权在一次宴会上,看着满桌的佳肴,忽然对儿子孙亮道:“你知道吗?当年咱们江东能在乱世中立足,靠的不仅是刀枪,还有吕范的那杆‘算盘’。他算的不是钱,是人心,是江山。”
史官在撰写《吴书》时,特意为吕范写下这样的评语:“范以温雅,历辅三世,算无遗策,功济江东。”而在汝南老家的吕氏族谱里,记载着吕范常说的一句话:“天下事,如同织锦,需一针一线细细盘算,方能经纬分明,成就华章。”
从汝南少年到江东重臣,吕范用一生的“算计”,为东吴织就了一张安稳的网,网住了粮草,网住了人心,也网住了一个属于江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