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家鸭 作品

第988章 宫锁心玉6

锦盒中的翡翠耳坠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姜琳用指尖轻轻拨弄着它们,思绪纷乱。德妃代为转交这份"礼物"已经三天了,她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琳丫头,发什么呆呢?"良妃的声音将姜琳拉回现实。

姜琳慌忙将耳坠藏入袖中:"回娘娘的话,奴婢只是在想...想一味药方。"

"是吗?"良妃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我瞧你魂不守舍的样子,倒像是少女怀春。"

姜琳脸颊一热:"娘娘说笑了..."

"是禩儿吧?"良妃放下手中的绣活,"这几日他每次来,你的眼睛就跟粘在他身上似的。"

"奴婢不敢!"姜琳急得差点打翻茶盏,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她的心思有这么明显吗?

良妃轻笑:"紧张什么?我又没责怪你。"她示意姜琳坐下,"禩儿这孩子,从小就招姑娘喜欢。只是他性子淡,又一心扑在朝政上,至今没对哪个姑娘特别上心..."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姜琳一眼,"直到遇见你。"

姜琳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衣角:"八阿哥对奴婢只是...只是欣赏才学罢了。"

"或许吧。"良妃没有继续追问,转而说道,"对了,禩儿说今日要过来用晚膳,你去小厨房看看,让他们准备些他爱吃的菜。"

姜琳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告退。走出殿门,她长舒一口气,摸了摸发烫的脸颊。良妃的话让她既甜蜜又惶恐。她对胤禩的感情确实已经超出了主仆之分,但这注定是一场无果的暗恋——且不说身份悬殊,单是她知晓的历史结局就足以让她却步。

历史上,胤禩将在雍正登基后被削爵圈禁,最终惨死。而她,一个知道未来的穿越者,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走向悲剧吗?但如果她试图改变历史,又会带来什么后果?

袖中的翡翠耳坠沉甸甸的,提醒着她另一个威胁——四阿哥胤禛的注意。那天德妃的召见绝非偶然,胤禛一定在谋划什么。想到这里,姜琳决定去一趟英华殿,再看一眼那本神秘古籍。也许那里有她需要的答案...

午后,趁着良妃午睡,姜琳借口去太医院取药,绕道前往英华殿。白天的英华殿比夜晚热闹许多,喇嘛们正在殿内诵经,香客络绎不绝。姜琳装作普通香客,跪在佛前佯装祈祷,实则暗中观察那排经架。

让她失望的是,那本无名古籍不见了!经架上的其他经书都还在,唯独那本关键的古籍不知所踪。姜琳心头一紧——是被那个太监拿走了,还是四阿哥的人先下手为强?

"施主在找什么?"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姜琳回头,看见一位年迈的喇嘛正疑惑地看着她。

"没...没什么。"她慌忙合十行礼,"只是觉得这里的经书很齐全。"

"哦?施主对佛经也有研究?"老喇嘛来了兴趣。

姜琳灵机一动:"弟子曾听人说起,这里藏有一本特殊的经书,记载了一些...超自然的现象。"

老喇嘛的眼神突然变得警惕:"施主从何处听来此等谣言?英华殿只有正统佛经,哪来什么'超自然'的记载?"

"是弟子唐突了。"姜琳连忙道歉,同时注意到老喇嘛说话时眼神不自觉地瞟向殿后某个方向。

离开英华殿,姜琳没有直接回景阳宫,而是绕到殿后查看。那里有一排低矮的厢房,应该是喇嘛们的住处。其中一间门上挂着铜锁,窗户也被厚厚的帘子遮住,显得格外神秘。

"莫非古籍被移到了那里?"姜琳暗忖,但白天人多眼杂,她不敢贸然行动,只能记下位置,打算改日再来查探。

回到景阳宫,姜琳发现胤禩已经来了,正在庭院里与良妃对弈。阳光透过海棠花的间隙洒在他月白色的长袍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轮廓。他眉头微蹙,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那专注的侧脸让姜琳心头一颤。

"琳丫头回来了。"良妃先发现了她,"药取到了吗?"

姜琳这才想起自己的借口,慌忙拿出从太医院随便要的几包安神茶:"取到了。"

胤禩抬头,目光与她相遇,嘴角微微上扬:"姜姑娘。"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姜琳心跳加速。她低头行礼,掩饰脸上的红晕:"八阿哥。"

"正好,你来帮我看看这局棋。"良妃招手,"禩儿都快把我逼入绝境了。"

姜琳走到棋盘前,假装认真观棋,实则能清晰地闻到胤禩身上淡淡的沉香味。这种距离下,她甚至能看见他修长睫毛在脸上投下的阴影。

"姜姑娘也懂棋?"胤禩轻声问。

"略知一二。"姜琳强迫自己专注于棋盘,"娘娘若下在这里,或可解围。"

良妃按她的建议落子,果然扭转了局势。胤禩惊讶地看了姜琳一眼:"姜姑娘棋艺不凡。"

"侥幸罢了。"姜琳谦虚道,却在心里苦笑——她哪懂什么围棋,只是大学时参加过围棋社团,记得几个基本棋形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局终了,胤禩以微弱优势取胜。良妃佯装不悦:"你们两个联手欺负我一个老婆子,不公平!" "母妃言重了。"胤禩笑道,"儿臣只是侥幸。"

晚膳时,姜琳作为贴身宫女站在良妃身后伺候。胤禩谈起近日朝政,语气平静,但姜琳能看出他眼中的疲惫。自被康熙训斥后,他的处境越发艰难,许多昔日追随者开始动摇。

"四哥近来颇得皇阿玛欢心。"胤禩夹了一筷子鲈鱼,状似随意地说,"前几日还被指派审理江南科场案,这可是肥差。"

姜琳心头一紧——四阿哥胤禛确实正在崛起,这是历史上雍正登基的前兆。

"禛儿一向低调务实,皇上赏识他也不奇怪。"良妃公允地说,"倒是你,禩儿,最近少在皇上面前走动为好。"

"儿臣明白。"胤禩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姜琳,似乎在寻求她的意见。

姜琳轻轻点头,示意良妃说得对。胤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那默契的交流让姜琳胸口发暖。

晚膳后,良妃称要诵经,让姜琳送胤禩出宫。两人走在幽静的宫道上,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八阿哥近日可好?"姜琳打破沉默。

胤禩叹了口气:"如你所见,不算太好。四哥步步高升,我却...不过也好,总算看清了哪些人是真心,哪些人是趋炎附势。"

姜琳听出他话中的落寞,心中一痛。历史上记载胤禩以"八贤王"着称,广结善缘,但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个被朋友背叛的普通人。

"八阿哥..."她不知该如何安慰,鬼使神差地,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胤禩的手腕。

这个在现代再普通不过的安慰动作,在清朝却是极其大胆的举动。胤禩浑身一僵,惊讶地看着她。姜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慌忙缩手,却被胤禩反手握住了。

"姜姑娘..."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多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月光下,胤禩的眼睛如同两泓清泉,清晰地映出她的倒影。姜琳感到一阵眩晕,既是因为这超越主仆界限的亲密,也是因为内心汹涌的情感。她知道应该抽手退开,却怎么也动不了。

"我...我只是尽本分。"她低声说,心跳声大得仿佛整个宫道都能听见。

"不,你做的远不止本分。"胤禩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你的建议,你的陪伴...对我意义重大。"

姜琳的眼眶突然湿润了。这个在史书中被描述为"八面玲珑"的皇子,此刻在她面前如此真实、脆弱。她多想告诉他未来会发生什么,多想帮他避开那悲惨的命运...

"八阿哥!"一个急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两人如触电般分开。姜琳回头,看见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来:"八阿哥,九阿哥府上来人,说有急事请您过去一趟!"

胤禩皱了皱眉:"知道了。"他转向姜琳,声音恢复了平常的克制,"姜姑娘,就送到这里吧。替我向母妃告罪,说我改日再来看她。"

姜琳行礼送别,看着胤禩的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手上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胸口却像压了一块大石。这种感情太危险了——对她,对胤禩,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