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家鸭 作品

第984章 宫锁心玉2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房间,姜琳睁开眼,一时间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身下是硬邦邦的木板床,身上盖着绣花锦被,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味——不是她那个堆满历史书籍和外卖盒的大学宿舍。 "姑娘醒了吗?"门外传来轻柔的女声。

姜琳猛地坐起,昨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玉佩、穿越、紫禁城、八阿哥...她真的回到了清朝!

"醒了,请进。"她慌忙整理了一下衣衫。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端着铜盆走了进来。"奴婢春桃,八爷吩咐来伺候姑娘梳洗。"她放下水盆,好奇地偷瞄姜琳,"姑娘的头发...怎么这么短?"

姜琳摸了摸自己齐肩的头发——在现代这算是中长发,但在清朝女子中简直短得惊人。"路上...生了场病,不得已剪掉了。"她随口编了个理由。

春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帮姜琳梳了个简单的发髻,勉强能用簪子固定。"姑娘别见怪,这已经是奴婢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样式了。"

姜琳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一张素净的脸,头上歪歪扭扭的发髻,身上淡青色的衣裙——活脱脱一个清朝女子,只是眼神中还藏着现代人的锐利。

"八爷说,请姑娘用完早膳后去书房一趟。"春桃一边帮她整理衣领一边说。

姜琳的手指微微发抖。胤禩要"考考"她,这意味着什么?试探?怀疑?还是单纯的好奇?无论如何,她必须小心应对,不能露出马脚。

早膳是清粥小菜,简单却精致。姜琳食不知味,满脑子都是待会儿可能面临的考验。她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玉佩——现在它被藏在衣领下,成了她最大的秘密。

书房位于小院的东侧,推开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胤禩正站在书架前翻阅一本书,听见声响转过身来。他今天穿了一件靛蓝色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白玉带,整个人看起来清雅俊逸。

"姜姑娘来了。"他合上书,示意她坐下,"昨夜休息得可好?"

"托八阿哥的福,很好。"姜琳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福了福身,动作生硬得让旁边的春桃忍不住抿嘴偷笑。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挥手让春桃退下。"昨日你说读过些书,不知都读过哪些?"

姜琳谨慎地回答:"《论语》《孟子》略知一二,也读过《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

"哦?"胤禩眉毛微挑,"女子读史倒是少见。那你对《资治通鉴》中'贞观之治'一节有何见解?"

姜琳松了口气——这是她的专业领域。"贞观之治之所以被后世称颂,在于唐太宗能任贤纳谏,君臣同心。但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使国家不因一人之明暗而兴衰。"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料到她能答得如此深入。"有意思。那你认为当今盛世比之贞观如何?"

这个问题极其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忌讳。姜琳斟酌着词句:"康熙爷文治武功,开创盛世,与唐太宗各有千秋。只是..."她故意停顿。

"但说无妨。"胤禩向前倾身。

"只是贞观年间,谏议大夫魏征能以直言进谏而获重用。如今朝中..."姜琳故意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现在的朝廷缺乏直言敢谏的风气。

胤禩目光一凝,随即轻笑:"姜姑娘胆子不小。不过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外头可要谨言慎行。"

"多谢八阿哥提醒。"姜琳低头,心跳如鼓。她冒险说出这番话,就是为了引起胤禩的注意——历史上他以"八贤王"着称,广纳贤才,她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保住性命。

胤禩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地图铺开:"你既是江南人,可熟悉这江南河道?"

姜琳凑近一看,是一幅精细的江南水利图。幸运的是,她研究生论文正好涉及清代江南水利工程。她指着图上几处:"这里,还有这里,河道设计有问题,汛期容易决堤。应当仿效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之法..."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胤禩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不断抛出问题。姜琳凭借扎实的历史功底和现代知识,一一应对。有些问题她故意答得浅显,有些则深入剖析——她必须在展现价值的同时,不显得太过异常。

"最后一个问题,"胤禩合上手中的书,目光如炬,"你到底是什么人?"

姜琳心头一跳:"八阿哥何出此言?"

"商贾之女或许能读书识字,但不可能对朝政水利如此精通。"胤禩的声音依然温和,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你究竟是谁派来的?"

姜琳的手心沁出冷汗。她知道,此刻的回答将决定她的命运。深吸一口气,她决定部分吐露"真相"。

"八阿哥明鉴...家父确实经商,但祖上曾出过进士。我自幼被当作男孩教养,跟随西席先生读书。后来家道中落,父亲希望我..."她咬了咬唇,"希望我能凭才学入宫,谋个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