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芒友会师(二)
芒友会师(二)
古之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装,尽管上面满是泥污和血渍,他深吸一口气,带着徐天亮和两名士兵,举着双手,显露出身形,缓缓向坡下的阵地走去。
“站住!什么人?!”
阵地里立刻传来警惕的喝问声,几支枪口调转过来。
“别开枪!自己人!”
古之月大声用汉语回应,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驻印军新一军侦察连!
我是连长古之月!”
阵地那边沉默了一下,似乎在进行确认。
很快,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士兵迎了上来。
双方在相距十几米的地方停住,互相警惕地打量着,但敌意正在迅速消散。
“驻印军?”
那名远征军军官看着古之月等人明显精良得多的装备(1卡宾枪、汤姆逊、bAr、崭新的军服和军靴),脸上露出惊讶和羡慕,
“你们是从印度那边打过来的?”
“是的!长官!”
古之月敬了个礼,
“你们是?”
“国民革命军第11集团军第71军200师!”
那军官回礼,脸上露出了笑容,尽管疲惫,却充满了真诚,
“兄弟们!
真是驻印军的兄弟!
他们打过来了!”
这一刻,仿佛堤坝决口!
阵地上的远征军士兵们纷纷围了过来,脸上带着好奇、兴奋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而古之月身后的侦察连士兵们,在得到信号后,也压抑着激动,保持着队形走了下来。
两支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经历了无数血战、同样付出惨重代价才打到这里的中国军队,终于在这异国的土地上胜利会师了!
会师的喜悦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最初的谨慎和陌生迅速被同袍之情冲刷干净。
士兵们开始互相递烟,分享所剩不多的饮用水,用天南地北的方言激动地交谈着,比较着彼此的武器和经历。
然而,这种对比也是鲜明而刺眼的。
侦察连的士兵们,穿着相对崭新的美式卡其布军装,脚上是结实的军靴,装备清一色的美式或英式武器:
汤姆逊冲锋枪、1917恩菲尔德步枪、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布伦式轻机枪,子弹袋鼓鼓囊囊,每个人身上还挂着钢盔、水壶、急救包、工兵铲,甚至有些人还有墨镜和zippo打火机。
他们虽然也面带风霜,但体格相对健壮,脸上透着一种被充足后勤和优势火力滋养出来的自信和锐气。
而对面的远征军兄弟,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的军装大多破旧不堪,洗得发白,打满了补丁,很多人甚至穿着草鞋,或者用破布裹着脚。
钢盔样式混杂,很多连漆都掉光了,露出暗沉的金属底色。武器更是万国牌,中正式步枪、汉阳造、少量的美式春田步枪,轻机枪主要是捷克式,重机枪是民二十四式或老式的勃朗宁1917。
他们的子弹带看起来瘪瘪的,士兵们普遍面黄肌瘦,眼窝深陷,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艰苦转战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但他们的眼神同样坚定,甚至更加深沉,那是一种在绝境中淬炼出来的、看淡生死的坚韧和顽强。
这种差距,每一个侦察连的士兵都清晰地感受到了。
原本的兴奋和自豪中,不知不觉地掺入了一丝心酸和敬意。
他们想象不出,这些兄弟是如何靠着这样的装备和补给,在缅北的丛林里和鬼子周旋、血战,一步步打到这里来的。
“兄弟,你们……你们受苦了……”
徐天亮看着一个远征军老兵手里那支磨得光滑的老套筒步枪,声音有些发涩,金陵话也失去了往日的调侃。
那老兵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
“没啥,能活着打到这儿,见到你们,比啥都强。
你们从印度来?
那边……吃得饱吧?”
这话问得徐天亮鼻子一酸。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更加喧闹的动静!
烟尘扬起,一支更大的部队正在向这边开来!
很快,先头部队的旗帜出现了——是第二军的旗帜!
紧接着,另一面更加熟悉的旗帜也出现了——53军!
“是53军!老王头的部队!”
郑三炮眼尖,激动地用河南话大吼起来,
“他们也打过来了!”
“还有第二军的兄弟!”
更多的部队汇聚过来!
开阔地上瞬间人声鼎沸!
不同部队的士兵们呼喊着自己战友和同乡的名字,寻找着熟悉的面孔。
哭声、笑声、呐喊声、激动的咒骂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这一刻,所有的纪律和约束似乎都暂时消失了。
压抑了太久的情感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