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太子府书房听取情报官员汇报(第2页)
情报官员赶忙解释道:“目前确实如此,按照大武律法规定,李三一年满十六方可娶妻,而他去年刚刚纳妾。”
太子紧接着追问道:“那么关于这两个妾室的背景,你们是否都已经调查清楚了呢?”
情报官员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太子殿下,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这两个妾室的背景信息已经全部掌握。其中一个妾室来自同州,而另一个则是吴国人。她们二人都是李三一从逃难流民中购买而来的,并非出身于世家大族。”
太子听后微微颔首,表示明白,然后若有所思地说道:“哦,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他府中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吧。”
情报官员连忙应道:“确实如此,殿下。李三一的府邸之中,基本上都是奴隶,真正属于雇佣性质的人员相当稀少。像佃户、店铺伙计等等,几乎都很少进入他的府邸。而且,在李三一外出期间,府中所有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由管家鱼富贵全权负责处理,李三一对他可谓是信任有加。即便是那两个妾室,也绝对不敢对鱼富贵有丝毫的违背之意。”
太子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不以为然地说道:“嗯,妾室毕竟只是妾室,还称不上是女主人,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自然是无需惧怕她们的。”
“他的水渠,竟然采用了一种自动提水设备!”情报官员惊叹道,“而且还重兵把守,我们的人根本无法靠近。”
太子听闻,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嗯,先看看吧。过两年,如果这自动提水设备真的好用,到时候可以让他将其献给朝廷,或者朝廷直接购买也行。”
情报官员点头应是,接着又汇报道:“还有一件事,太子殿下。他在修建城池时,把附近马坊镇那座山的树木几乎砍伐殆尽。不过,现在他又开始种植树木了,并且还规定,以后砍伐完了就得种植树木,砍伐一里地,就要留下一百步的距离,然后才能继续砍伐。如果树木数量不够,就从外面购买,绝对不能过度砍伐。”
太子对此颇感兴趣,追问道:“哦?他为何要这样做?”
情报官员解释道:“他说,若是将树木砍伐光了,很容易导致不下雨,甚至可能引发山体不稳、干旱以及河水断流等问题。”
太子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以为然的笑容,随意地挥了挥手,仿佛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他关注一般,说道:“罢了,这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无需太过在意他。”
然而,站在一旁的情报官员却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紧接着说道:“可是,太子殿下,据我所知,河西郡最近有大量的流民从关中地带迁徙过去,而且似乎还有官府的身影在其中若隐若现。”
太子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这个消息产生了一些兴趣,追问道:“哦?竟有此事?”
情报官员连忙点头,继续禀报道:“是的,殿下。今年关中地带遭遇了罕见的干旱,降雨量稀少,导致许多百姓无法维持生计,只能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民。而河西郡相对来说,情况要好一些,所以这些流民纷纷涌向了那里,希望能找到一条活路。”
太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嗯,如此说来,这些流民去了河西郡,倒也算是有了一线生机。”
这时,情报官员又补充道:“不仅如此,殿下。去年的时候,秦州州牧虞文奇,就是靠着给李三一送去这些流民,狠狠地赚了一笔。”
太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奇地问道:“哦?他是如何赚钱的?”
情报官员解释道:“李三一每接收一个流民,就会付给虞文奇一两银子作为茶水费。而这些流民数量众多,积少成多,虞文奇自然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李三一还真是个妙人啊!他的封地竟然如此荒芜,不仅没有人口,而且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呢,他倒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替虞文奇解决了流民问题。我想关中地带的官员们肯定也都知道这件事情,他们或许是想趁机分一杯羹,又或者是担心发生民变,所以才会把这些不安定的因素吐出去。这样一来,他们既能拿到钱,又能消除隐患,可谓是一举两得啊!毕竟关中地带人口众多,少一点人也没什么关系。”太子若有所思地分析道。
“是啊,太子殿下说得对。他们过去也算是帮朝廷实际占领了新的土地,这样一来,朝堂就不用再为这些事情操心了。”情报官员随声附和道。
“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太子继续追问道。
“哦,对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李三一正在修路!他先是在伯爵城池外五里的地方修建了一条环线,这条环线的两侧都是小村庄。然后呢,他又计划修建从伯爵城到马坊镇、伯爵城到武侯关以及伯爵城到北关口的这几条道路。而且,这些道路的两侧都预留了排水沟,还栽种了实用的树木。道路的宽度暂时设定为十五步,可以容纳三辆马车并行,不过他们还打算以后继续拓宽,路基是按照百步路宽来设计的呢。”
“嗯,这个地方连接威国、大夏、匈奴,四国缓冲地带,现在被李三一占据着。要是和平了,贸易肯定发达,李三一还是很有眼光。现在留下,以后继续拓宽一下就行了,不保留出来,在拆迁就是麻烦。”太子认同的道。
“对的,李三一也是这样解释的。”情报官员附和道。
“嗯,他的事情以后多关注。其他封地有何动静?”太子问道。
“西南的六皇子,一直很安分,他的侧妃家,在当地飞扬跋扈…”
情报官员继续汇报着。两个时辰后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