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鱼 作品

第154章 铁矿遇故人

“嗯,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回报你的。以后可以列个榜单,每天开采多少?每天累加,每个月评选一次,开采小组为单位,前几名奖励一两到十两银子。银子李府出。”李三一提议道。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和果断。洪双民听了,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啊,这样,可以吗?这些人平时是不给钱的,管饱饭已经是最大的奖赏了!”洪双民瞪大了眼睛,似乎对这个提议感到十分意外。

李三一微微一笑,解释道:“哈哈哈,你还能圈禁人家一辈子?这样战俘以后都是我封地子民,是要给报酬的。往后都要回归正常生活的。”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长远的眼光和对人性的理解。洪双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反正自己一方也不花钱,还能提升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是,伯爵大人,我会联系李府管家,商议此事。”洪双民说道,他的语气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惊讶,而是多了一份认同。

两人一边交谈着,一边朝着铁矿矿场口走去。当他们快要走到矿场口时,突然听到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

“熊老弟?是你吗?”

这个声音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李三一和洪双民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满脸黝黑的小伙子正站在不远处,满脸笑容地看着他们。

宇文飞听到有人呼喊一个陌生的声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他转头看去,只见一个黑影正朝着少爷走去。宇文飞见状,立刻迈步向前,迅速地挡在了李三一的身前,同时将目光投向那个不速之客。

“啊,哈哈哈,竟然是刘大哥!”李三一显然也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人感到有些惊讶,但当他听到对方的声音时,脸上的疑惑瞬间被认出熟人的欣喜所取代。尽管这人满脸漆黑,让人难以辨认其真实面容,但李三一还是凭借着对方的口音,准确地判断出了来人的身份——正是自己和管家鱼富贵在逃难路上偶遇的老刘!

原来,老刘也是因为一些原因被迫与原生家庭分家,开始独自闯荡生活。李三一心中暗叹,这世界真是小啊!他微笑着轻轻推开宇文飞,然后快步迎上前去,与老刘寒暄起来。

“真的是熊老弟啊!真是太巧了!”老刘见到李三一,也是满脸笑容,显然对这次的重逢感到十分高兴。

“是啊,好几年没见了,刘大哥,你过得怎么样?”李三一热情地问道,同时拉着刘姓男子来到矿口的一个登记口旁坐下,准备好好叙叙旧。

刘大哥打量了一下李三一的穿着打扮,心中暗自惊叹。他一眼就看出李三一的身份非同一般,毕竟像这样的管事通常都不会对他们这些普通矿工有好脸色。然而今天,这个管事却对李三一露出了明显的谄媚之色,这让刘大哥对李三一的地位和背景更加好奇了。

“唉,当初与熊老弟路上相伴一个月,那可真是相谈甚欢啊!可谁能想到,这匆匆一别,竟然已经过去了四五年。老刘我啊,自从和你分别之后,就一直在边疆和长安之间做买卖。多半年前,我听说从威国那边贩卖食盐到大夏,利润能有十多倍呢!这可把我给乐坏了,于是我赶紧把这些年的买卖都变现了,除了给妻儿留下一年的生活费,其他的钱都用来购买食盐了。”

老刘说到这里,不禁叹了口气,继续道:“我满心欢喜地带着这些食盐,刚到大夏的关口,就碰上了战争。那个守将二话不说,直接把我的食盐给扣押了,还说这是战略物资。不仅如此,他还把我也给扣下了,这可真是倒霉透顶啊!”

“后来呢?”李三一插嘴问道。

“后来啊,我被大武伯爵给解救了出来,不过他说我得在这里劳动一年,算是对我的惩罚吧。”老刘一脸心酸地说道,不过同时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这还是沾了我是大武人的光,要是大夏人都是劳改三年起步。”

“哦,这么大的生意,你也不打听打听,就这么莽撞地去做了,唉!”李三一附和着说道。

“谁说不是呢!现在想来,这肯定是大夏人的阴谋啊!我不过才五千石食盐而已,可后来听同行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那边关守将就扣押了一百多万石食盐呢!”老刘愤愤不平地说道。

“那你们当时拿货的价格是多少啊?”李三一满脸好奇地开口问道,似乎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兴趣。

“大东家拿货一般是两文半,而我这样的小贩子拿货则是两文八,就在关口外进行交易,非常方便呢。”老刘微笑着回答道,语气轻松自然。

李三一接着追问:“那你可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头吗?”

老刘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我倒是打听过,听说对方有皇室成员,还有权臣之后。而且他们在武侯关内总共设有六家大的分店,此外还有十来家小的。”

李三一继续问道:“这个价格包含税吗?”毕竟出关口都是要缴税的,这可是基本常识。不过,他也从商队的情报中了解到,威国出口食盐时,税率是五取一,也就是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二十。但到了其他地方,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原来的大夏关口,食盐税率高达百分之五十,马匹出口更是百分之百。

老刘连忙解释道:“我们都是在关外交易的,所以税率是他们的事情,和我们可没关系哦。”

最后,李三一突然话锋一转,面带微笑地问道:“对了,刘大哥,你的家人都在哪里呢?”

老刘听到这个问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唉,家里出了那档子事,加上我在秦州做买卖,就把妻儿安置在秦州了。”说到这里,老刘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

“对了,熊老弟,我还忘了问你呢,你是做啥的呀?怎么会来到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