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鱼 作品

第149章 第一次带队巡逻封地,秦州大营来人

荻华连连点头,记在本子上,表示明白,然后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少爷,您说的这些都很好。有个事,我问问,那些收集起来的粪便该怎么处理呢?现在已经积攒了很多,半年来都把一处百亩大的洼地给填满了,那味道可真是够重的。”他一边说着,一边露出苦笑。

李三一这才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他连忙扶额,懊恼地说道:“哎呀,亏人哩,我咋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接着说道:“这样吧,这些粪便其实都是上好的肥料。我们可以按照两份粪便一份土的比例来制作肥料。等到了来年春天,在翻地之前,将这些肥料均匀地撒在地上,这样一来,来年的产量肯定能提高不少呢。”

荻华听了,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真的吗?那可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们有了水车和水渠,再加上这个增产的好法子,咱们真的就算是落地为安啦!”

李三一微笑着点头,继续叮嘱道:“嗯,还有一点要注意,最好把人和牲畜的粪便分开存放,而且一定要做好覆土工作,除了必要的倾倒人员,其他人尽量不要靠近。不然到了夏天,这些粪便就会变成瘟疫的源头,那可就麻烦了。”

“是,少爷。”

“建造男爵府时,用的木料都是封地内的吗?”李三一满脸狐疑地问道。

荻华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笑容,回答道:“没错,呵呵,为了建造男爵府,我们几乎快把马坊镇西南山的树木都砍伐殆尽了。”

李三一闻言,不禁懊恼地拍了一下大腿,叹息道:“二杆子,我怎么把这一点给忘记了!”

荻华见状,赶忙安慰道:“少爷,您别太自责了。这也是为了伯爵府的建设嘛。”

然而,李三一却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这样可不行啊!我们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影响。”

荻华一脸茫然地问道:“少爷,您的意思是?”

李三一解释道:“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把山上或者丘陵地带的树木都砍伐光了,会有什么后果呢?首先,山体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就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这可是非常危险的。其次,树木减少了,降雨量也会相应减少,导致干旱少雨,河流也会因为缺乏水源而干涸。”

荻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少爷,您考虑得真是周到啊!”

李三一接着说:“还有,造纸工坊那边伐竹林的时候,也要注意间隔百步以上,轮换砍伐与种植,不能过度砍伐。”

荻华连忙应道:“好的,少爷,我明白了。那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李三一思索片刻,补充道:“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伐木过后,一定要及时补种树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资源源源不断地供应下去。”

“还有一个,在修建道路两侧,可以栽种一些耐旱的树木,过个十年八年的,树木长大了,就可以砍伐利用嘛!”李三一兴致勃勃地继续补充道,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树木茁壮成长的景象。

“是,少爷!这样不仅能让道路两旁的景色更加宜人,还能为我们带来额外的收入呢。”荻华连忙应道,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只要再把学堂和医馆都建设好,这里肯定会变成一方乐土的。”

“嗯,学堂的建设一定要跟上。教习方面应该不成问题,不够的话过段时间会有一批落榜书生过来。”李三一点点头,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们甚至可以把成人识字也纳入学堂里面。”荻华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道,“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能受到教育,大人们也能学习知识,提高文化水平。”

“嗯,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李三一表示赞同,“在军方我就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可以让村组长也把这件事情抓一下,将扫盲完成情况作为村组长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

“行,我记下了。”荻华笑着回答,“这样一来,村、组长们肯定会更有干劲,积极推动扫盲工作的进行。”

“嗯,你说得对。”李三一若有所思地说,“说起这个,等木夫人生产之后,让潘安民医师把医馆也搬到伯爵府的城池里面吧。”

“这……他在原来的地方待了几十年,恐怕不太愿意搬走吧?”荻华有些担忧地问道。

“有什么不愿意的?”李三一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他那铺子本来就是咱家的产业,他不过是伙计而已。”

“呵呵,瞧我这记性,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荻华恍然大悟,“医馆确实是咱家第一批购买的店铺呢。”

“对了,潘医师到了以后,让他在封地找些适合学医的人,就说伯爵府打算开办一所医学院。”李三一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着,透露出一种沉稳和果断。

荻华听后,微微点头,然后若有所思地说道:“少爷,咱们府里也有不少十来岁的孤儿,要不要也带上?”他的目光落在李三一身上,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决定。

最近半年多来,封地涌入了大量的流民,其中孤儿的数量占据了将近两成。这些孩子们有的被管家鱼富贵带走,有的被秦怀玉统领带走,还有一些则留在工地上干活。荻华觉得,这些孩子或许也有学习医术的天赋和潜力。

李三一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也可以让他去挑一挑。”

荻华得到了李三一的许可,心中顿时一喜,连忙说道:“行,潘医师到了,我给他说。少爷觉得多少合适呢?”他想知道李三一对于招收学生的数量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想法。

李三一稍稍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学医是个慢活,需要时间和耐心。让潘医师自己定吧,教习也让他去找,薪奉好说。,毕竟他才是专业的。至于医学院的选址和建设,就由你负责跟进了。等人员确定下来,你告诉我一声,我有空了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