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没活头了!
最后,还是苏润以‘玩笑’二字,带过此事:
逗逗便罢,不能一直欺负老实人啊!
卢远:我谢你大爷!
王观辰顺势转移话题,提起京中事:
“靖远公府倒台,资产充入国库,韩节及长子、次子判了斩首示众,韩全凌迟处死以平龙怒。”
“韩家其余的男丁,十五岁以上,流放北境,十五岁以下,没入奴籍;女眷按例充入教坊司。”
“但看在韩家老夫人与先太后交好的份上,陛下法外开恩,允她带着襁褓中的重孙迁回祖籍,算是给韩家留了一脉香火。”
说到底,熙和帝还是没有下死手。
但要是让苏润来说,韩节重孙能活命,八成是他私下与皇室达成了某种协定,还真不一定是看在什么先太后的面子上。
毕竟他岳父陛下虽然是难得的仁君,但却并非妇人之仁。
他大舅子更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被勋贵掣肘多年,这父子俩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不得不说,苏润真相了。
韩节为了保住自家香火不灭,不仅交出了兵符,还在赵叡面前卖了众勋贵们一波。
拉韩家下马,只是让勋贵集团大伤元气。
但有了韩节的口供、人证和物证,赵叡便可抓住勋贵们的把柄,将他们收为己用。
有不听话的,随时秋后算账。
如此一来,放韩家一马,也不是不行。
苏润坐在上首听着王观辰念叨:
“牵扯倒卖军粮、军械以次充好的官员,抄家问斩者十余人,受韩家牵连罢官贬职者数十人,朝中、地方都有不小变动。”
“不过翰林院如今很是得力,京城风云杂报创立后,不少翰林凭一手好文章,入了陛下的眼。”
“这些日子,不少在翰林院坐冷板凳的官吏,全都外派为官。”
对此,苏润只是道:
“时也,命也,运也。”
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众人随便聊了两句,就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剿匪是瑞王的任务,但修路可是他们的任务。
眼瞅着要到十月,他们再不开始,只怕过年都回不去了。
苏润也没打算在外过年,拿了舆图,与众人商议起来。
他按照以往的习惯,不管细事,只划分责任和区域。
澜江省共有六个府,苏润自领了永宁府。
其余五府分别划给了司彦、张世、萧均、孔楼和王观辰。
至于梁玉?
他小舅舅在永宁,所以苏润将繁荣地方的活儿归给了梁玉。
当然,办法肯定还是苏润来想,梁玉就负责把事情落实下去即可。
众人领命,当天就各奔东西了。
永宁知府马辉是翌日清晨,赶到翠微县外,求见瑞王的。
赵翊这次没有露面就走,而是坐在帐中,训了马辉许久:
“在你辖下,永宁府都成贼窝了!”
“明知本王率军来此,一众山匪还敢打出造反的旗号,你这知府怎么当的?”
“要不是清楚你一年前才来此赴任,本王还以为那些山匪是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