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 章 天网防御系统
李明远拿起一支激光笔,指向图纸中心:
"这就是我们的'盾'——'天网'防御系统。
"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自信:
"它不是一件单一的武器,而是一个由多种技术手段组成的综合防御网络,专门用来拦截高速弹道导弹。
"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死死盯着图纸,试图理解这个前所未见的复杂系统。
"天网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
"李明远开始详细解释,激光笔在图纸上移动,指向不同的区域,
"第一,早期预警雷达阵列;第二,机械
电子模拟计算中枢;第三,遍布国土的拦截弹发射阵地;第四,高速有线通讯网络。
"
他指向图纸左侧的一系列雷达站设计:
"这些是改进型脉冲雷达,我们将它们部署在边境线附近,形成一道'电子长城'。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发现敌方发射的导弹,捕捉其尾焰特征和初期弹道数据。
"
"但常规雷达不可能精确追踪高速导弹,
"陈工皱眉道,仍然充满怀疑。
"没错,单个雷达确实做不到,
"李明远点头承认,
"但我们不是用一个,而是用一个网络。多个雷达站同时工作,交叉验证,可以大幅提高探测精度。更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持续跟踪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
"
他的激光笔移向图纸中央的一个复杂结构:
"这才是'天网'的核心——模拟计算中枢。
"
"这是...计算机?
"一位年轻工程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些精密的电路图和计算单元设计。
"可以这么说,
"李明远微微一笑,
"虽然和未来的电子计算机有很大区别,但基本原理相似。它由数百个机械计算单元和真空管电子电路组成,能够进行高速数学运算。
"
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热切:
"它的任务是接收雷达提供的初期数据,然后利用弹道力学模型,对导弹的可能飞行路径进行预测计算。
"
"预测?
"陈工震惊地重复道,
"你是说,用不完整的初始数据,推算出导弹的整个飞行轨迹?
"
"正是如此,
"李明远肯定道,
"虽然不可能百分百准确,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概率区域',也就是导弹最可能经过的空域。
"
他的激光笔移向图纸右侧,指向散布在国土各处的发射阵地:
"这是'天网'的第三部分——拦截弹发射系统。每个阵地都配备了多枚带简易制导的固体或液体火箭拦截弹。
"
"等等,
"军方的一位将军插话,
"就算你能预测导弹轨迹,一枚拦截弹怎么可能精确击中飞行中的导弹?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
李明远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谁说我们只发射一枚拦截弹?
"
他的激光笔在图纸上画出一条弧线:
"这是敌方导弹的预测轨迹。根据计算中枢的分析,导弹将在这个区域内飞行,但具体位置有一定不确定性。
"
然后,他在这条轨迹上画出一个个交叉点:
"我们在这些关键节点,也就是导弹必经之路上,同时发射多枚,甚至十几枚拦截弹,形成一片覆盖整个可能空域的'弹幕'。
"
他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这就是'饱和拦截'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追求单发命中,而是用数量弥补精度不足。只要有一枚拦截弹在足够近的距离引爆,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就足以摧毁或严重损伤来袭的导弹。
"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震惊地盯着图纸,试图消化这个超前的理念。
"最后,
"李明远指向连接各个系统的线条,
"这是高速有线通讯网络,确保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雷达探测到的数据,需要第一时间传送到计算中枢;计算结果需要立即发送到各个拦截阵地,触发发射指令。这整个过程必须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完成。
"
他环视一周,语气坚定:
"我们不需要百发百中,只需在它落地前,用足够多的'拳头',将它打下来一次!
"
会议室内的气氛凝固了。所有人都呆立在原地,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套超越时代的防御系统设计。它打破了所有人对导弹防御的认知,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提出了看似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七院的陈工颤抖着走到图纸前,老花眼几乎贴在图纸上,仔细研究着每一个细节。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精密的计算单元设计,喃喃自语:
"以量取胜...以算搏命...这...这思路...鬼斧神工!
"
刘副司令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紧握拳头,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李总工,这...这简直是...如果真能实现,将彻底改变战略平衡!
"
领导走到图纸前,目光在那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系统架构上停留了良久,最后抬头看向李明远,眼中闪烁着罕见的赞赏和思考:
"防御往往比进攻更具战略价值...若能建成此'天网',不仅可保我国安全,更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