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试射前的准备
索科洛夫沉思片刻,
"从军事角度,我认为应该保持克制,静观其变。与星条国不同,我们与龙国有特殊关系,不适合做出过激反应。但同时,我们必须全力获取技术数据,评估真实威胁。
"
首座点点头,陷入沉思。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位铁腕领导人的决定。
终于,首座开口了,声音低沉而坚定:
"执行情报收集计划,但所有行动必须保持低调,不得直接对抗星条国或龙国。技术评估是首要任务,我要看到第一手的试射数据。
"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
"至于外交接触...暂时观望。让我们先看看这次试射的结果,再决定下一步。
"
首座站起身,示意会议结束,但在离开前,他又转身补充道:
"另外,给'雷霆计划'下达新指令——不惜一切代价加快进度。如果龙国能做到,我们也必须能做到!
"
与此同时,北极熊国科学院紧急会议室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火箭推进系统专家科兹洛夫教授难以置信地摇着头,
"一个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怎么可能在几个月内开发出我们花费多年都未能突破的技术?
"
"事实胜于雄辩,
"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格里戈里耶夫反驳道,
"龙国已经做到了卫星发射,现在又要进行洲际导弹试射。我们必须承认,在李明远的带领下,他们实现了技术奇迹。
"
"或者说他们窃取了我们的技术!
"科兹洛夫愤怒地说,
"记得那些去支援龙国的专家们吗?他们带去了我们的图纸和知识!
"
格里戈里耶夫摇头,
"不,这不是简单的模仿或窃取。'长风'导弹采用的是全新设计理念,与我们的弹道导弹完全不同。据情报显示,它使用涡扇发动机进行低空巡航,这是我们从未深入研究的领域。
"
会议室内的科学家们陷入沉默,每个人心中都升起一个令人不安的疑问:李明远到底是谁?他的技术创新从何而来?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龙国的科技实力,
"格里戈里耶夫最终说道,
"过去我们一直将他们视为技术追随者,现在看来,在某些领域,他们可能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
"
科兹洛夫脸色铁青,但无法反驳这个残酷的事实。北极熊国的科学界正面临一个痛苦的认知转变:他们不再是无可争议的技术领导者。
龙国,外交部新闻发布厅
与外界的风起云涌形成鲜明对比,龙国对星条国的军事调动和外交抗议反应出奇的冷静。
外交部发言人王志远面对蜂拥而至的国际记者,姿态从容,语气平和:
"关于某国的外交照会,我们已经收到并进行了研究。我想强调的是,龙国的导弹试射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在公海进行,并已提前通知相关各方。这是龙国和平发展国防科技的正常活动,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
《纽约时报》记者追问:
"但你们选择的试射位置离星条国军事基地如此之近,难道不是一种挑衅吗?
"
王志远淡淡一笑:
"礁石岛海域水深条件适合我们的测试需求,气象条件也较为稳定。选择试射地点纯粹出于技术考虑。如果某些国家对此感到不安,或许应该反思自已在他国家门口部署军事力量的行为是否恰当。
"
这个巧妙的回应引发了一阵低声议论。确实,星条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百个军事基地,很多就位于他国周边。现在龙国在公海进行一次导弹试射,星条国却大呼小叫,显得有些双重标准。
《伦敦泰晤士报》记者问道:
"有报道称,星条国已经调动航母战斗群前往试射海域附近,你们如何看待这一军事威慑行动?
"
"我们注意到相关动向,
"王志远依然保持平静,
"龙国尊重各国在公海的航行自由。同时,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保持冷静,不要采取可能导致局势紧张的行动。龙国的试射活动是公开透明的,我们甚至邀请了国际观察员。这本身就表明我们的和平意图。
"
记者们继续追问技术细节,但王志远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问题,只是反复强调试射的和平性质和合法性。整个记者会持续了40分钟,但实质性信息寥寥无几,这正是龙国的策略——保持适度公开,但绝不泄露关键信息。
与此同时,龙国全国各大报纸和广播电台也在有节制地报道这一消息。报道强调这是国防科技的重大成就,展示了龙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但同时也淡化了军事对抗的色彩,将其描述为和平发展的必要步骤。
"龙国将进行新型战略武器试射,展示科技实力
"——这样克制而自信的标题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既让民众感到自豪,又不过分刺激国际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