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欲杀潘璋(第2页)

张顗道:“向日赵将军虽年少,却为救主君家眷而舍生忘死,顗深服将军忠义,今愿效仿之。

为主尽忠,信守诺言。

顗若败,便请虎雏照拂麾下士卒,莫要多造杀孽。”

赵林闻言,肃然起敬,正色曰:“张将军真乃信人也。

然赵某来此,是为助战而来,麾下士卒皆为江东之人,将军若降,赵某自当引将军回江陵。

若是不降,只得任凭江东将士发落。”

张顗闻之,慨然道:“顗自知非虎雏敌手,愿与将军一战,虽死而不失忠义。

只求我死之后,请将军善待我麾下愿降者。”

赵林闻言,方知此人先前所言并非以退为进,而是果真要守昔日诺言,也并非是惧怕战死,而是怜惜麾下部众。

遂叹曰:“此战之后,汝部众愿降者,可随我回江陵谋生。”

张顗闻言,抱拳曰:“谢赵将军成全。请出阵吧!”

赵林暗叹一气,朝着身后招了招手。

陈安见状,自赵林亲卫手中取来一杆长枪,纵马上前,递给赵林。

时潘璋见赵林不着甲,只以长枪对敌,急忙抱拳曰:

“驸马无甲胄在身,恐有所失,末将愿代为迎战。”

赵林瞥了一眼潘璋,冷声道:“汝且退下。”

潘璋道:“驸马无甲胄,若有所失,末将如何向吴侯交待。”

赵林轻蔑一笑,谓之曰:“潘璋,念在汝立功心切,再饶你一回,若再不退下,军法从事!”

潘璋见赵林面色冷酷,不敢再争,只得咬牙退下。

赵林心中却在这一刻,又在“放”与“杀”中,偏向了杀字。

昔年16岁的赵林初出茅庐,只七八合便刺张顗于马下。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南征北战,一身传承自数名绝世猛将的技艺,早融会贯通。

二人甫一交手,赵林以长枪为棍,只三合便将张顗击落马下。

鼻息平稳,额不见汗,白袍一尘不染。

“赵将军之勇更甚当年,张顗败了。愿求速死。”

赵林沉吟片刻,却道:“张将军忠义,林甚为敬佩。

将军若战死,家中妻儿老小岂不伤心?

我意放将军归去,只是麾下士卒不得放纵。”

言罢,在张顗震惊的注视下,高声喝道:“传我军令!让开一条通路,放张将军北归!

余下士卒,降者不杀!”

此令一出,江东士卒皆面面相觑。

潘璋急道:“驸马,此人乃镇守一县要地之人,岂容放纵!若吴侯问起,该当如何!”

赵林却心中暗道:“若无张顗,恐不易寻到理由杀你。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

原是赵林在见到张顗之时,便已针对潘璋性格粗猛,贪财好功的弱点,设下这一计。

若是暗算旁人,赵林也许会有些愧疚不忍。

但按照现在的天下局势发展,刘备与孙权早晚反目,江东诸将之中,吕蒙、潘璋、马忠早在赵林的名单上。

三人却有区别。

潘璋、马忠不过区区偏将,略有匹夫之勇,杀之无妨。

吕蒙却不得擅杀,须在白衣渡江之后,叫江东损兵折将,再杀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