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烧脑经典(第2页)
林枫的想法改变不了事实,《源代码》在各个影院放完第一场后,纷纷出现在东环影城的现象,排队购票下一场的观众,大部分来自于刚刚看完第一场。
当天下午,在网上,就出现了很多对《源代码》这部电影的讨论和观影评价。
现在已经是2004年了,这几年国内的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明眼人都能看出,未来的舆论阵地渐渐从线下变为线上的趋势。
比如豆瓣网,比如中国博客网。
“你们谁看了电影《源代码》?我怎么感觉一头雾水?”
“楼上的是小学生,鉴定完毕。”
“虽然有些绕,但还算能够理解。要是还看不懂,我建议看看林枫对于这部电影的解答视频,我记得新琅网上有。”
“我看了两遍,真是神作啊,国产电影竟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牛逼!”
“我家林枫就是牛逼,不解释。”
“楼上的,你要搞清楚,这部电影是安健拍的。他的上一部电影也是类似的高概念作品,叫《蝴蝶效应》,不了解就多学习,不要张口就来。”
“到底是谁不学习,你不知道你说的两部电影都是林枫写的吗?还我搞不清楚?你算什么东西,装出一副教授的模样,呸!”
“我也觉得这两部电影确实是编剧占主要功劳,导演只要将故事拍出来就好。”
“你们到底懂不懂电影,你以为一位能讲好故事的导演简单吗?”
“同意,国内就没有多少认真讲故事的导演,有也是出自天恩传媒。”
渐渐的,楼歪了,偏到了哪个导演更强的话题。
第二天,纸媒和博客上,也纷纷出现了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天恩传媒高概念神作《源代码》震撼来袭,去试试,你的智商在线吗?”
好吧,一看这标题就是天恩的通稿,不看也罢。
“一幅高概念科幻拼图,安健又一惊艳之作!”
“国产科幻片的崛起—《源代码》”
“你以为是科幻悬疑,其实我是励志鸡汤!”
不出意料,媒体和专业评论,普遍称赞影片情节紧凑、逻辑合理、悬疑迭起,虽片长仅 90 分钟却几度在生死间轮回,以独特的方式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新琅网甚至在娱乐报道的头条,称《源代码》是导演安健继《蝴蝶效应》后的又一惊艳之作,剧情像迷宫,直到结尾观众才能看清全貌。
虽然也有很多媒体对影片的拍摄手法给予肯定,被认为新颖独特影片的拍摄。甚至演员也备受好评。
但主流的媒体和影评,对影片的好评主要都集中在剧情上。
甚至有科学类媒体也来凑热闹,居然正儿八经的讨论起时间旅行和多重现实概念,连“平行宇宙”和“量子物理”两个概念,也提前十年再国内火了起来。
这点从首映当天的上座率就能看得出来。
许多看了第一遍的观众,还没出影院,就不甘心地调转枪头,又再次杀向售票处,购买下一场的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