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339章(第2页)
朱元璋心中暗道。
但真正让他感到震撼的,还是最后那份策论。
他拿起会元周志新的卷子,目光如炬。
开篇,洋洋洒洒,先是盛赞海禁国策乃安邦定国之良策,言辞恳切,引经据典,挑不出半点毛病。
“哼,算这小子机灵,知道先给咱戴顶高帽。”
朱元璋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可当他看到中段,笔锋陡然一转,开始剖析宋元两朝市舶司的利弊,并列出详细的税收数据,论证海贸之利足以充盈国库时,朱元璋的神情,渐渐严肃起来。
这些数据,翔实得可怕。
还有些眼熟。
不就是《宋元经济史》的“航海卷”嘛?
而当朱元璋看到最后的结论时,饶是这位开国帝王见惯了各类文书,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夫海禁者,禁私非禁官,禁乱非禁贸。使利归朝廷,权操于上,则海疆永靖,国势日隆矣!”
禁私非禁官!
利归朝廷,权操于上。
这一道道字,如道道惊雷,在朱元璋脑海中轰然炸响!
这……这不正是陆知白那小子,心里惦记着,却又不敢公然提出的惊天构想吗?
朱元璋猛地拿起另一份科学院学生的卷子。
又拿起一份。
再拿起一份!
三十多份卷宗,他一份一份地看过去。
虽然每篇文章引用的典故不同,论证的角度各异,但其核心思想,最终的落脚点,竟是惊人的一致!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且极具煽动性的政治构想!
直到这一刻,朱元璋才恍然大悟。
什么策论?
这哪里是策论?
这分明是陆知白那个臭小子,借着他这三十多个学生的笔,在朝堂之外,给他递上了一份惊世骇俗的万言书!